关灯
护眼
字体:

掌家小农女(1054)

小暖给他递了一杯茶,“咱们该分给其他棉坊的棉絮已经分下去了,接下来不急着卖货,重点是品质。大哥慢慢来,在明年的棉花出来之前,棉布会一直是供不应求的。”

赵书彦点头,“昨日方芸玲找了我,这件事你怎么看?”

“小暖觉得,方芸玲虽有本事,但她毕竟不是方家的掌舵人,现在有方老夫人,三年后有流刑归来的方人俊,所以跟方芸玲只适合短期合作。方家的染布师傅如果不错,能买下的就买下,不能买下的就签契,用他一段时间,靠他们提升咱们的染布作坊工匠的手艺。”小暖分析道。

赵书彦点头,在这一点上,他与小暖又不谋而合,这样他就放心了。近来事情多有不顺,赵书彦不想因独断专行产生重大纰漏,问了小暖的意见他心里才觉得安稳,又与小暖商量了几件事后,赵书彦道,“街上的闲话你莫听,这是有心之人放出来的。”

“为的就是破坏咱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小暖翘起嘴角,“怎么可能!他们很快就会知道,咱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赵书彦无奈笑了,“又乱用词。”

他这一笑,气氛便缓和了不少,小暖去里屋取出一张单据,“这是我放在亨通钱庄了的三万两银子的票据,大哥拿去贴补染坊和其他生意。当然,这些也不给大哥白用,是要收利息的。不过看在咱们兄妹的情分上,小暖就少收点,半分息吧。”

赵书彦声音里是止不住的疲惫,“你听说了?”

前些日子,赵书彦的表妹秦如晴没能成功便成赵家的长媳回家了,其后赵书彦的舅父一怒之下,断了两家的几笔大生意,给赵书彦施压让他低头。

赵书彦自是不肯,而且不光他不肯,就连他的妹妹赵梦舒要代替大哥跟秦家联姻,换取秦家对赵家的援助,赵书彦也坚决不同意。因为他的妹妹,不能作为筹码牺牲了,那样就是赵家缓了过来,赵书彦也会看不起自己。

在这样的境地下,还能坚持本心的赵书彦,更让小暖欣赏,她点头道,“秦家想与赵家联姻,就是他们也知道大哥一定会东山再起。连他们都能有这个信心,小暖岂会没有?这笔钱放在大哥身上,值!”

赵书彦想说,他今年跟着小暖种了一百亩的棉花赚了些钱,还能撑一段日子;他手里还有三个田庄可以专卖出去,也能换回一笔钱……但是这些话,面对着小暖他说不出口。

而他与小暖,确实不该多说废话,赵书彦拿起桌上轻飘飘的票据,心里沉甸甸地有了底,便又笑道,“愚兄在青鱼湖边上两个宅子,平日里也用不着,以其中一个,三万两的利息如何?”

青鱼湖边上的宅子小草和大黄一定喜欢,小暖的眼睛弯成了月牙儿,“嗯,那个宅子可抵一年半的利息,就这么定了。”

“好,一年半时,大哥还你三万两。”赵书彦握紧了手里的银票。一年半后小暖也该及笄了,估计晟王会急着娶她入门,自己是得还钱,让婶母好好地帮小暖半嫁妆。

赵书彦暗暗发誓,一年半后的赵书彦,一定不是如今的落魄模样!

第七七九章 丰园和大船

见到赵书彦坚毅的眼神,小暖把劝说的话都咽回了肚子里。赵书彦不需要她的同情,她今时今日的立场,也不适合多安慰他。于是小暖笑道,“大哥,过两日登州粮科官宁秋盛会过来,核查济县各田庄的棉花收成,大哥的田庄也在核查之内,大哥记得跟管事说一声,先把收成数目等弄好了。”

赵书彦问道,“卿叔会一起过来么?”

小暖摇头,“卿叔和丁大嫂在登州搭理棉田和铺子的生意,脱不开身。”登州的绫罗霓裳有蓝紫晨在,棉花的大生意有诸葛卿把持大局,也不用小暖多操心。

赵书彦点头,“宁大人来了后,我与黄子厚、秦日爰去办,你还是主抓棉坊和绫罗霓裳的布匹生意。特别是布匹生意,不能让江家盖过去太多。”

江家是在登州布局了几十年的老商号,牌子硬、店铺多、路子广,小暖的绫罗霓裳刚起来两年,虽然借着棉花出了一把风头,但在江家布庄也上了棉布后,绫罗霓裳的优势便少了,又被江家盖了过去。小暖没有独占棉花生意,就是要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丛林而不是独木,但是丛林自然有丛林法则,她的绫罗霓裳要在丛林中生存,就得够强!

只有在竞争中越来越强,才是真正的强,小暖要的就是这个过程,“大哥放心,绫罗霓裳不只靠棉布,小暖还有全盘的计划。还有一事,小暖明年开春想弄几条大船跑海运,通高丽、倭国、南下诸岛,到时候路子熟了,大哥也跟着来吧,海运你比我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