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主角光环[快穿](168)

月余后,司徒家传出消息,曾经教导过司徒怀箬的大音寺高僧心念和尚,在他还俗归家时批命,言明他二十六岁之前不得谈论婚嫁,为免耽误韩姑娘,就提出解除婚约。

高僧批语,有的人相信,有的人不信,但无论是真是假,司徒假推迟了一个月才拿出来说,恐怕也是照顾皇帝的面子罢了。

皇帝的面子有没有照顾到,无人知道,但他为了安抚太后,作出补偿还下旨封韩氏女为新宁县主。

旨意韩家自然是乖乖接了,而且还得表现的无比欢喜。

虽然传旨的太监一走后,韩老太君就表现得无比失落,萧函也故作心伤回了自己的院子。

进了屋子后,阿蝉就将拿到封县主的圣旨丢到了一边,她家少主是堂堂北殷公主,一个大兴县主算什么。若非隐藏身份,怎配让她家少主接下这道圣旨。

萧函倒是平心静气,大兴皇帝封赏县主就代表他心里对司徒家不会没有疙瘩。

有的人当上位者习惯了,哪怕知道自己做的事是错的,但为了面子也希望下面的人乖乖的受了还要感恩戴德,不能露出半点不高兴来。

司徒家显然没有要惯着皇帝的意思,当然他们家也有这个实力向皇帝婉拒:太后的懿旨我们受不起,所以退了。

而皇帝大概也没有反思或者包容一些,可能还在心里记下了这笔小帐,有些怨怼是一点点积累起来,司徒家族在剧情后期能那么爽快地站队燕殊,说明皇帝有些所为也是戳到他们家心窝子了。

单凭司徒怀箬一人的想法可能性不高,要知道燕殊是显王世子可不是什么皇子,支持他无异于是与皇帝作对了。

……

太后感觉自己被打脸了,可能宫里宫外都在笑话她,笑话她的娘家,土里刨食的泥腿子翘起尾巴了还想一步登天攀上先帝元后家族。

皇帝心情更不爽,更加重了要有自己权力心腹的念头,也就催促着镇北军袁主帅尽快回来,好给他的人腾位子,别以为他不记得袁主帅曾经是去世的司徒老太师的门生。

远在朔州的袁主帅接到又一道圣旨急令,叹了口气,不得不加快军中的交接,皇帝的心腹来接管镇北军的薛大人一到,就将兵符帅印给了他,然后骑上快马带着亲兵赶回帝京。

谁让圣旨里让他限期回到帝京,也不知道他这把老骨头受不受得住。

镇北军薛元帅刚上任两天,屁股还没做热,北殷大军就来了。

战号吹响,八百里加急,惊动了大兴满朝,还有龙椅上的皇帝。

十年的和平让大兴朝堂变得安逸了,皇帝继位以来也是坐在先帝的功绩和固若金汤的江山上,想不到三国对峙鼎立,战事一触即发,随时都可能发生。

之前朝堂上也不是没有官员反对将袁主帅调回京中,担心边界不宁,但皇帝早就有此念头,曾会因为一些官员的劝阻而放弃,也有人说调换主帅,撤下大部分兵力时应小心警惕北殷虎视眈眈。但十年的平静还有云朔十三州的功绩,的确让很多人忘了狼烟烽火的可怕,皇帝虽然是点头同意了,真正下令时却没有那般用心在意。

现在大兴百官最没有料想到,或者说最不愿意看见的还是发生了,据现在的战报,北殷已经动用了十万大军,是否有增援还未可知,但十万大军出现在边界,可见北殷此次来势汹汹,准备已久。

有官员提议,既然袁主帅还在归途中,不如先下令命他折返继续统帅镇北军对付北殷大军。

皇帝皱了皱眉,若让袁主帅继续统领镇北军,那他新派去的薛大人该如何处之。

朝堂顿时一阵纷争不休,有的说袁主帅在云朔十三州镇守多年,对阵北殷的经验也极为丰富,由他挂帅最为合适。

但也有人道,薛大人年富力强,智谋过人,未必比袁主帅做的差,且先帝当年既然能重挫北殷,夺下云朔,堂堂大兴,对北殷大军有何惧之。

这句话令皇帝心生满意,他也觉得以大兴国力,无需惧怕北殷十万大军。

听闻北殷天子早已成年了,还是由太后摄政,牝鸡司晨,可见北殷朝堂混乱不堪,正好也借此战让薛大人历练一把,到时候他收拢军权,也就更无人敢反对了。

皇帝心意已决,尽管不少人忧心忡忡,但还是不敢多言。

先帝是打下了云朔,但老实说也是占了北殷皇帝突然驾崩动荡内乱的便宜,狠狠咬下了一块肉,况且先帝英明神武,不代表当今就一样啊。

……

月高夜深,在回京赴职路上,袁主帅等人在一家舍馆歇息,

他们也收到了十万北殷大军出动,意欲攻入云朔的消息,袁主帅年纪尚轻的小儿子一下子就兴奋了,“爹,这正是好机会啊,您该上书陛下回去迎战啊。”

上一篇:茶神 下一篇:穿书后我成了暴君的爱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