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酸儒穿到七零年(182)

作者: 参果宝 阅读记录

对于人才的品德自然要辨别,可是现如今我也六十岁也,几十年在华国的兢兢业业竟然还有人分辨不出一个人的是好是歹,那么又要人如何证明?一辈子的时间不够,非得后辈偶然在历史的尘封中翻开我这页纸的时候,才能知道一个人是忠是奸?

周工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而我一介垂垂老矣之人,一生都即将有了盖棺定论,却还有宵小之辈污名化我,这是何等利刃刺心之感?!这是要我即使生命走到尽头之际,依旧无法闭眼啊!

季恒的文字慷慨激昂,处处都透着悲愤和哀伤,将沈庆云的心路历程一一写来,或许就连沈庆云自己来写,都表述不出其中情绪的十分之一,可是季恒却用他的笔完美的将这些情绪展现的淋漓尽致。

再加上季恒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这篇文章,让人放佛也跟着沈庆云经历了这一切一般,非常有代入感,也更能挑动人的情绪!

原本黄柏新这篇匿名写的文章,因为用的是匿名,大家没有关注到自己喜欢的作者,又藏在《北方日报》后头的版面的里,只有关注这一块的人那里才引起了反响,而黄柏新的最初目的,也只是为了让上头的人看到这篇文章而已。

毕竟现在文、革已经结束,不能再像原来那般写举报信,而且就算要给相关部门反映,最后人家都要去实地调查,还要找他证实,可是到底沈庆云是怎么样一个人,黄柏新心里再清楚不过,怎么会有什么真实的证据呢?

他只是想在报纸上刊登这么一篇文章,自己隐在后面,让有心人注意到了之后,心中有所猜忌,原本沈庆云就已经离开教育岗位这么久了,年纪也大了,让他就此回去养老也是可以的,再加上他在背后稍微运作一番,想必这事能成。

可是黄柏新万万没有想到,沈老收了季恒这么一个徒弟,写出来的文章比他犀利百倍,呼吁出来的情感更加让人义愤填膺,而且文章还直指他的原文,摆明了是要打对台戏!

《北方日报》那边,突然发现原本昨天的报刊,在北京城卖出了两万多份,算是日常销量,一般他们会多印3000份,后面也会陆陆续续有人买买,不过大部分都是卖不完的多,毕竟大家看个报纸都是希望看到实时新闻,对前一天的报纸自然没那么感兴趣。

但是今天,多印的3000份报纸突然一售而空,而且卖的极快,简直就好像一瞬间,街头昨天的报纸就被一扫而空,如果单论卖出去的速度的话,竟然比今天的报纸卖的还快!

就当《北方日报》的吕主编还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底下的一个小编辑突然拿着《新论》报刊给吕主编看:“吕主编,你快看今天《新论》的头版头条!”

对家的报纸大家都会买,空了一点也会看,吕主编敏锐的感觉到今天不太正常的销量,是和《新论》报刊今天发表的内容有关。

果然,等到吕主编看到了第二版上的大标题《又论师格的重要性》这篇文章时,马上想起了前天自家定稿时候的那篇文章《论师格的重要性》,然后通篇读下来,终于也明白了是什么造成了昨天的报纸卖脱销的原因了——这是被对家给炒上去的啊!

《北方日报》和《新论》的老东家《解放日报》是老对头了,两家之前都以宣扬政治风向为主,但是自从副刊《新论》发表之后,带着《解放日报》的销量也起来,随着十年浩劫的结束,被压抑了许久的各式文化顿时爆炸般地铺成开来,而《新论》总在时尚的前沿,销量一路走高,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

都说同行是冤家,大家都是北京城低头届上混的,报纸出了北京城,到了别的地儿虽然也有销量,但是主要是的就是北京和北京周边卖得好,对家卖的好了,自家自然就差上一些。

《北方日报》掉头也不算晚,很快就也察觉了市场的趋势,以前的大肆吹捧的一些红色文章现在不是主流了,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才能叫好又叫座!

虽然《北方日报》也算家大业大,可是这个转型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手底下的作者要重新培养吧?以后走什么基调需要定一下吧?板块要重新排一下吧?这一步慢步步慢,落后于有先见之明的《新论》是必然的。

杨编辑看完今天的文章也是忐忑,毕竟对方的文章直指他们之前刊登的文章,一点余地都没留,而且还是《新论》的当家花旦季独行真身上阵,要知道现在这个季独行可是红的一塌糊涂,自从《斩江湖》出版之后,很多读者都发疯般地找寻季独行之前写过的文章,后来发现他只在《新论》发表过文章,还有很多人把《新论》的往期报刊都翻了出来,只要有季独行发表过文章的期刊,现在都是成了大家追捧的收藏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