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岗子沟的故事(11)

作者: 猹公子 阅读记录

郝独苗觉得张二椅真贴心,更加喜欢他了。

当晚回去,郝独苗就泡了三壶怀菊茶喝了,导致去学校报道的第一天就发了荨麻疹,在校医院里躺了一个礼拜才好。医生说,郝独苗这体质不适合多喝怀菊茶,喝多了过敏。

郝独苗如愿去了北京,虽然学校不太满意,但是专业还行,第一天上的课就是挖掘机的技术革新。

计算机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敲开了国门,一时间在国内掀起了热潮,北京首当其冲,成为了全国计算机产业中心。

挖掘机行业也不甘示弱,紧跟时代步伐。传统的机械传动液压挖掘机已经不能满足全国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了,当下要研发出能拥有全面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挖掘机,实现高性能、智能化发展。

郝独苗正专心听课,记着笔记。

因为郝独苗自小喜欢外国文学,在英文上有超群的学习力,而研发升级挖掘机正需要大量参阅外文文献,需要与外国工程师进行经验交流。因此,郝独苗也成为了老师们的得力助手,班里的先进份子。

张二椅则留在了岗子沟,在村里的造纸厂做工了,闲暇时也在不断学习认字,为了能跟郝独苗通信。

陈阿三通过朱老板的介绍,顺利进了城里的发电厂,每天也井井有序地忙碌着。

马巨福一看陈阿三进城工作了,连忙吵着自己也要进城。马大福便盘了个小市场给马巨福,雇了十来个工人,做起了肉联厂的生意。

起初马巨福只是运些老家的猪肉来宰杀加工,后来,马巨福在城里忙活了大半年,发现人民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了,光吃猪肉嘴腻了,便操办着再从其他村购进一些牛肉、羊肉啥的到自家店里加工卖。马巨福学习不行,做生意的时候,脑子却是极为活络。很快,“巨福肉联厂”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马大福甚满意,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李大发日渐沉迷于假发,家里索性就把生意惨淡的理发店给关了,在城里盘了个小店面,专门卖假发。李大发利用自己对假发的先天审美优势,在城里专心卖假发,帮助了成千上百位秃顶男女。

铁小花和谭棉花则子承父业,铁小花在家卖起了豆腐,谭棉花跟着爹娘专心做衣服。

郭南先生可不得了,他教的学生考上了北京的大学,他也因此在乡里乡亲间名声大噪,隔壁几个村的村长经常请他去做督学讲座。

郭南先生正坐在临时搭建的席位上摇头晃脑地讲着。两张长桌子拼在一起,上面盖了块大红布。席位左边坐着的是清水沟的村长,右边坐着的便是郭南先生。

前方围坐了里三圈外三圈的便是清水沟的村民们,还有几个是隔壁镇上慕名而来的郭南先生的忠实粉丝。郭南先生继续双眼上翻着,自言自语、念念叨叨地讲着,观众们不知其所云,但是鼓掌就对了。就这样,郭南先生还私收了一些学生。

造纸厂每天人来人往,忙忙碌碌。岗子沟也在稳步向上地发展着。村长站在山头,俯瞰着形势大好的岗子沟,捧着手里的陶瓷缸子,喝了一大口菊花茶,欣慰地笑了。

第15章

不知不觉中,已过了三个春秋。

三年来,郝独苗每天闲暇时都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写在信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想与张二椅分享。来北京后的见闻,求学的经历,自己正在学习的知识,结识的新朋友,甚至是不值一提的细枝末节,都寄托了郝独苗浓浓的情思。等攒好了,周天再去学校旁的邮局寄给远方的张二椅。

张二椅在造纸厂做工的第一个月,一拿到工钱,就去城里的书店买了本新华字典。白天做工,晚上便在家里翻着字典学认字。起初,遇到书信里不懂的字,便找张纸,依葫芦画瓢地画下来,再拿着画好的纸张去请教厂里认字最多的技术员。长此以往,也摸索着学会了写信,与郝独苗通信快三年了。

郝独苗只有长假才能回乡,两个人便像那牛郎织女,每年只有到长假和过年才能见到。张二椅为了两人能多见面,了却相思之苦,便开始攒自己的工钱,每攒个大半年就够去北京一趟了。这样算来,他们也能多见着几次了。

郝独苗正坐在宿舍里写着书信:“二椅:你好!见字如面。自上次我们共话桃李,别于春分后,已有三个多月未曾相见了。我独身在异乡,只能遥寄相思了。愿此信可诉衷肠、可鉴痴心。”

郝独苗抬头想了想,又继续写道:“近日,我甚是烦恼,学校宿舍来了位新入学的学弟,行为举止极为奇异,不与常人同......”

郝独苗正写着,这位奇人就闪亮登场了。

“妞儿,想我了么?”未进门先闻其声。郝独苗的新室友,吴小敛,说着话就蹬蹬进门了。吴小敛半个月前才搬进宿舍,是个大一新生,还未开学就迫不及待地住进来了。原来他是个地道的北京人,不想住家里受爹娘管制,便提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