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公主不想死(363)

但他没说完,张太后却明白了。

她拨弄着手腕上的翡翠镯子,“陛下若要问殿下和顾先生的事,哀家是知道的。”她虽然不管事,但毕竟身份摆在那里,这宫里的事,自然大部分都看在眼里。

不过这事与她没什么相干,自然不会去多事。

这些年来,贺卿的辛苦,张太后都看在眼里。她完全实现了对自己的承诺:将贺照视如己出,教导他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而后将大楚江山交还给他。这些,贺卿都做到了,半点都没有打折扣。

即使她跟顾铮的关系有些出格,却也没有碍着谁的事,更没有对朝堂造成任何影响,既然如此,她自然不会去管,由着贺卿高兴便是。

或者说,贺卿能找到一个知心人,张太后是乐见其成的。

这样想着,她便对贺照道,“也不算什么大事,值得你这样惊惊张张。”

贺照:“……”张太后太淡定,不免让他怀疑是自己太过大惊小怪了。但仔细想想,他又确定,这绝不是什么好事。但再一想,就算是大事,其实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也的确不必如临大敌。

他成功把自己绕进去,只能对着张太后请罪,“是儿子失态了。”

“此事,殿下没有张扬的意思,你也只当不知道就是,必要时替他们遮掩一番。”张太后道。

贺照应了,从寿安宫出来,他一路走回乾光宫,免不了就想起了贺卿之前跟他说要找个志同道合之人的那番话。原来这番话,竟是发自肺腑之言。因为她自己已经有了志同道合之人,所以才希望他也有这样的缘分。

这样想着,贺照脸上终于露出了一点笑意。

其实想想,这个结局似乎也没什么不好,各人有各人的归处。

唯一值得发愁的是,既然两人是这种关系,那么所谓的还政和去职,无疑便是两人事先商量好,演出来给人看的一场戏。贺卿的退意是真,顾铮恐怕也已经想离开朝堂了。

自己那个把顾先生叫回来继续发光发热的打算,估计只能搁置了。

在贺照心里,一个顾先生至少顶半个朝堂。若有他在,许多事情自己就不用费心了,实在可惜。

……

贺卿并不知道贺照已经猜到了两人之间的关系,不过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就算她和顾铮都遮掩过,但贺照一旦掌握了实权,要知道这个消息简直太容易了。

反正到了现在,也没有隐瞒的必要。

不过避避风头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她这会儿,正跟顾铮商量着他们第一站的目的地要定在哪里。

乘船出海是个相当不错的想法,但最初这一两年,估计是无法成行的。虽然贺照的确和能出色,贺卿也相信他能够处理好所有的事,但身为长辈,还是免不了有些担心,自然要留下来看着,真有个什么万一,也好出手相助。

所以最终,这第一站被定在了西南。

天府之国。

这里是除了西北之外,大楚驻军最多的地方,却不是为了防备外敌,而是为了保护被安置在这里的一系列国家财产。每一年,这里各个工厂出产的产品,几乎支撑起大半个大楚的基础建设工作,十分重要。

定好了地方之后,贺卿给贺照留下了一封书信,两人就收拾行李直接出发了。等贺照在宫中收到消息,看到贺卿的信时,人都已经上了前往西南的火车,追不回来了。

唐时诗仙李白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但现在,在人力的开拓之下,铁轨直接铺设在崇山峻岭之间,打通了一条入蜀的道路。这条道路修造的时候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和物资,如果不是当时的国库已经小有资产,恐怕还要填进去不少人命,而最终的成果,却十分对得起这些付出。

这些年来,铁路日夜不休地吞吐着货物,将生产出来的各类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大楚各地,着实建功不小。

就连当初不同意修造铁路的顾铮,此刻坐在火车上,看着两岸青山飞快后退,崇山峻岭再不能构成任何阻碍,心中也不免有些感慨。

等到了地方,一下火车,贺卿就不免有些惊讶。因为这里比自己想象的要热闹得多,人来人往,每个人都面带笑容,脚步匆忙,朝着前方奔去。这与她印象中生活节奏缓慢,十分宜居的蜀中截然不同。

不过也是,她记忆中的那片地方,已经发展完善,自然可以从容悠闲,但现在的蜀中却不一样,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任何一点时间都耽搁不得。何况这里驻守的军队要比普通百姓数量更多,久而久之,也就有了几分军管的意味,讲究的是高效率快节奏。

不过,没看到自己记忆中的蜀中,似乎也没什么可遗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