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公主不想死(104)

相较于富庶的江南,西北的土地是贫瘠的,出产本来就少,还要随时受到战争的威胁。生活在边关的百姓们,几乎都是半个士兵,战时立刻就能拉上战场的那种。

在这里,活着是一种真真切切的状态,却也是一种奢侈的状态,他们朝不保夕,随时都可能会失去自己的生命。

顾铮还没有当官时曾经出关过一次,此刻说起自己的所见所闻,自然也十分感染人。贺卿虽然那份记忆里知道了这些东西,但毕竟不是亲身体验,感触不深,此刻听顾铮将每个场景描绘得清清楚楚,如在眼前,才生出了真实感。

“不仅是我们大楚,中原历代的朝廷,每隔十来年都会与草原有一战,真师可知是为什么?”顾铮忽然问道。

贺卿想了想,说,“为了抢夺粮食?”

“可以这么说,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顾铮道,“朝中许多官员也是这么认为,所以他们会想既然战争如此痛苦,那么不打不就行了?与草原谈和,哪怕是每年我们给他们一些钱粮,叫他们能吃饱饭,只要不打仗也是值得的。”

“这……”贺卿虽然解释不清楚大道理,但她也知道这种理想的状态是不可能轻易达成的。

“这是不可能的。历来都是周边民族犯边,少有中原朝廷主动出战的。战与不战的主动权,从来不掌握在我们手上,而是由那些异族决定的。而他们即使一时称臣纳贡,得到朝廷优待,也很快就会再次反叛。”顾铮道。

贺卿不由问,“这又是为何?”

“因为战争真正的原因非常复杂。第一个,就是你说的为了粮食。草原上物产有限,能够养活的人自然也有限。休养生息几年之后,人口膨胀,草原上的资源就不够了。所以他们南下劫掠,既是为了抢夺足够的粮食,更是为了……消耗掉多余的那一部分人口。”顾铮说到这里,看了贺卿一眼。

贺卿被他看得后背一凉,几乎出了一身冷汗。

血淋淋的现实,归结到了一起,也不过这么波澜不惊的一句话罢了。

顾铮继续道,“但更重要的是,草原地广人稀,而且他们又是游牧民族,很难像中原这样组建城邦,所以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部落。而这些部落之间,自然不会是一条心,内部常常发生矛盾。这种矛盾无法化解,只能想办法转移,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找一个新的敌人。富饶的中原朝廷,显然很好地承担了这项任务。”

所以表面上看是眼红中原的富庶而掀起战争,但实际上被鼓动的只有想下层那些什么都不懂的普通民众,在高层眼中,这只是一种“战略”,以人命填充的战略。

“而且这种战争还有一个好处,上位者可以通过种种手段来决定哪一部分人口是需要被消耗掉的。”

贺卿忍不住接道,“那些不安分的。”

“是的。”顾铮紧盯着贺卿的眼睛,“所以你应该明白,虽然朝中无数官员还抱着和谈的妄想,但是这一仗,却是绝无可能避免的。一定要打,而且大楚还一定要赢,否则……”

否则战略就会转变成现实,一旦发现中原朝廷只是一只纸老虎,草原部落的首领们一定不会介意打到京城,为这片江山换个主人。

西北要打仗,江南却也不能轻轻放过……贺卿深吸了一口气,问,“顾大人想让我做什么?”

第54章 顾铮提议

“这一仗既然迟早要打,自然是越早准备约好。我同意朝臣们的看法,内忧外患对朝廷没好处。但我认为,因此将江南之事大事化小,并非明智的选择。只有彻底安靖江南,才可免除后患。”顾铮站起来,走到窗边,“真师请过来一看。”

贺卿走到他身边,顺着他示意的方向往外看去,才意外地发现,这里地方看似偏僻安静,但其实不远处就是进出货的城门。只不过这道城门是水路,船只可以一路进城,因此街道上的行人才很少。

京城与外地的大宗货物交易,都在城外的码头进行。因此各家大商行的仓库,也多建在那边。城中的小商户们要拿货来卖,就必须要出城。走水路运进来会比陆路方便许多。

从茶楼往那边看,可以看到无数堆满货物的船只不断往来。虽然听不见喧哗之声,但也可以想见那样的热闹。

“京城附近虽然也有良田,但完全不足以供给京师数十万人口。所以只能依赖水运,将粮食从江南运过来。”顾铮道,“真师可知,这一个多月,京城的粮价已经上涨了三成。”

报社毕竟消息灵通,贺卿之前已经听说过这个消息,闻言下意识地道,“因为要打仗?”

“坊间的说法是如此。但实际上,在西北的消息传回来之前,粮价就已经在缓慢上涨了。”顾铮道,“江南掌控着粮食,也就掌控了朝廷的咽喉和命脉。粮价的涨跌完全操于他们之手。在这种情况下与铁狼族开战,一旦关键时刻粮道被切断,就只能任人鱼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