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两个女人和她们的国/性别战争(157)

作者: 冯晨夏张凌歌 阅读记录

“办婚礼吗?”王晔笑着打趣道,“是我穿婚纱啊,还是咱俩都穿婚纱?”

“你穿西式的,我穿中式的。”

吃完午饭,王晔和杜敏娟一人抱着一台手提电脑,歪在沙发上一边消食,一边讨论“脑库”研究课题。

“我研究了亚米国和华夏的植被演替序列,以及孢粉学、微体古生物学等,对比现在的情况,我认为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属于间冰期中一个短暂的温暖时期。”杜敏娟打开自己的研究报告摘要,“我不确定未来是否会马上进入小冰期,但是我认为,一月份零度等温线北移的现象,很可能会在这几年就逆转。”

“有具体的时间点预测吗?”

“说起来有点骇人听闻——我觉得这个时间点可能已经出现了。”杜敏娟把电脑侧向王晔,给她看自己绘制的等温线及积温图,“我认为,2003年就是温暖期的高点,也就是说,转折点已经出现。但是气候变化是波动的、缓慢的。所以即便现在积温增速已经从最高点走下来了,我们也不会有太多感觉,因为现在大部分地区的夏季和冬季温度,依然比20世纪10年代至20年代高,也比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高。换而言之,现在已经不是盛夏了,而是初秋!”

“我研究岁差对气候的影响。包括回归年和恒星年差异的分点岁差,以及黄道微动的行星岁差等。地球自转轴进动,会改变太阳直射的范围,造成回归线范围减少,气候变冷……”王晔看了看杜敏娟的长期气候变化表,笑着说,“我研究的尺度比你表格里的尺度更大。岁差每50年才进动72角秒,而整个岁差周期长达26000年。”

“那你有什么结论吗?”

“Willi Dansgaard根据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谱分析成果,提出了10万年轨道周期变化的概念。我认同这个观点,即现在一万年的气候暖期已经接近尾声,21世纪可能进入‘第四小冰期’。”

“什么样的小冰期?”杜敏娟调出竺可桢1972年发表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问道,“周穆王二年至东周平王东迁的小冰期长度是230年;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至隋文帝20年的小冰期长达1000年;明清小冰期大约100来年……你说的小冰期,会持续多久?”

“不好说。实际上,从物候上看,整个地球是在逐渐冷却的。仰韶时期,安阳殷墟有不少热带动物,比如水牛什么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2度左右,1月份气温比现在高3-5度;商周时期,豫省还有大象……当然,小冰期的气温比现在还是要冷不少,年平均气温比现在大概低2度左右。”

听了王晔的话,杜敏娟突然想起什么,她在摘要中加了一句:气候变冷与自然灾害、战乱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历史学的研究范畴。写完后,她把摘要发给了雷振宇。

第二天东部时间上午9点半,首次“脑库”视频会议召开了。之所以选在这个时间召开视频会议,是因为华夏中都、亚米国的马州博士屯和简州三藩市分别有13小时和3小时时差。现在至少简州的人勉强可以爬起床,而中都的人还没有入睡。

昨天晚上,冯晨夏熬夜浏览了一遍大家交来的分析报告。冯晨夏发现,和主流观点不一样,“脑库”成员大多不赞成气候变暖说。

“大家可以说说,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冯晨夏开了个头,“沈柏资,你先来。我还没有问你,为什么弃理从文,学经济去了呢?”

“经济哪里是文科哦!纯理科好不好,每天都要用数学工具分析经济现象。”沈柏资笑着说,“不过,我今天打算从定性而不是定量的角度,去谈谈经济危机。”

“华夏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因为‘三驾马车’中的消费,一直不振。”沈柏资把报告中的重点部分用光标笔标上,然后截图发给大家看,“大家一直以为亚米国过度消费、居民储蓄很少,因此不存在消费不足的问题。但实际上,无论是先发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后发资本主义国家,都存在严重的消费不足问题。我认为,其根源在于收入不够扁平化。”

冯晨夏看过沈柏资的研究报告,觉得她的观点非常新奇。

1980年,匈国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内出版了《短缺经济学》一书。科尔内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出现不可避免的短缺现象,是因为非价格信号条件下的预算约束软化。但是,沈柏资不同意科尔内的观点,她认为计划经济出现短缺其实另有成因,且短缺不是缺点,而是特点,就像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一样。

沈柏资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会出现短缺,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会出现过剩,其根源都在于分配方式。前者由于国民收入相对而言比较扁平化(收入差异不大),当一部分人对某种产品有了有效需求(具备购买力的需求)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具备这个购买力了,也几乎全部在一瞬间形成了有效需求。而生产或曰供应的增加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在一个收入扁平化的国家,短缺是必然的,这也是此类国家前进的动力。

上一篇:我的恶魔王子 下一篇: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