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进击的生活流(136)

他就把自己这个打算说了,说大爷大娘啊,他现在钱不够,不知道他们家有没有多余的细粮,他先拿过来,记了账,然后拿到城里换成钱,再去买红糖,有多的直接还他们钱。

大爷大妈一听,说可以啊,多余的粮食卖到供销社不值多少钱,但卖到城里黑市就能贵一些。可是家里多余的细粮能拿出来的也就一二十斤,为这个旷一天工不合算,所以也没人跑县城。昭明同志这跑一趟还能卖粮食还能买红糖,真是再合适没有了。

他们就赶紧回家拿细粮,又催大队长开介绍信。边上大队长的媳妇跑得最快,简直就是飞毛腿,一会儿就拿了一筐粮食过来,里面有脱了壳的糯米,也有本地的二季稻米。

昭明就按着本地米每斤比供销社的收购价多一分钱的价格记账,糯米每斤多三分,若是磨好的面粉也一样。一斤多一分,十斤就是一角。

大家一看能比供销社多两毛,自己还不用跑,心里就乐意。虽说本地的黑市开得人尽皆知,但到底不是正大光明的事,去那儿买卖东西多少还是有一定风险。

昭明肯定能在这其中赚一点差价,但人家是担了风险的。

所以到后面,连不准备买红糖的人家也把家里的细粮送来了。

城里人不缺粗粮,也不缺钱,就是缺细粮。而乡下,什么都缺。

最后大家一算,好么,居然有将近三百五十斤的粮食。这要换成村里的汉子,担子一挑就能上路,可出门是个细皮嫩肉的知青,别说三百多斤,就是两百斤都能直接把人压趴下。

再有一个问题,那么几袋粮食运城里,就是个傻子都知道有问题。这种黑市买卖,知道是知道,也不好太明目张胆,领导们还是要脸的。

大队长的媳妇就捻着自家老公的耳朵,给开了集体粮食运送县里粮食收购站的证明。也不独他们村子这样,很多村子都是送一堆粮食说去粮食收购站,其实分批次就在黑市上卖了。这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大队长给开了为期两天的条子,昭明就能在县里待上一天卖粮食,再待一天买红糖,车费可以报销。他还派了村里一个老实能干的汉子,帮着挑粮食。

等在县里把粮食卖完了,这汉子就可以回来,昭明在县城住一晚然后继续赶路去买红糖。

县里的招待所住不起,但是旁边就有无证经营的民宿,一间屋子五六张床,有被褥,一晚上也就两毛钱。不行还能找个附近居民借住一晚,也不花什么。

第二天一早,最多就是三四点,昭明两人就出发了,陪同的汉子是个沉默寡言的,但是很照顾人。昭明本来想着自己背一些分担一下,人家就说不用,轻轻松松就挑起三百多斤的两个大竹筐。于是昭明背上的小竹筐里就只有一堆的稻草装样子。

两人拿着介绍信进了城,一路走到粮食收购站,那边还没开门,但是已经陆续站了好些来卖粮食的,三三两两站着,跺脚搓手的聊起来。

昭明两人找了个视觉盲点站好了,他把自己背筐里的稻草拿出来,装了几袋约莫七八十斤的粮食,假装哼唧了两声说自己肚子疼,背起竹筐一溜烟进了边上的小巷,原地留下任劳任怨的汉子沉默的守着两个大竹筐。

天还很早,但三石桥这边已经来了一些赶早市的大娘,昭明的东西很受欢迎,快过年了,总想吃点好的,平日舍不得吃的细粮要吃到饱,糯米也得做年糕,还有人买了糯米准备酿酒。所以东西一会儿就卖完了,除了少数票,大多数都用现金结算。

昭明背着空的筐子又去了粮食收购站,继续拿粮食,然后换个地方打游击,这样几趟,不到一个上午,就把大部分粮食都处理完了。身边就留下百来斤,准备送到农场去。

他和村里一同来的汉子当然不是那么说,他只说一次拿出的粮食多了很招眼,这些剩下的,他明儿再卖一些。汉子自然说好。事实上他觉得昭明一个上午卖掉那么多粮食就够厉害的。

别看人身高马大的,这是个很老实的人,宁可不赚钱都要避开风险。

如此这般,给姥爷他们的粮食就有了。然后那些钱可以去制糖的村子买糖,除了村民要的,多余的转手在市场上卖了,又是一笔。东西转了转,两边都赚,人家说投机倒把最赚钱,果然是真的。

昭明心里甚是满意,特别大方的请一同来的汉子好好吃了一顿,他换了一个国营饭店,因为来得早,所以菜还很齐全,便叫了一盘红烧鱼、一盘红烧肉,再来两素菜,吃的是满嘴流油。

高壮汉子本来还矜持,一看到肉,什么都忘记了,完全克制不住对肉类的渴望。回头昭明一看,哎哟,光盘啊,连烧青菜的汤都一点没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