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盘秦(203)

少府衙门那边也按照扶苏的要求,从俘虏里面挑了一批赵韩两国的官员和贵族出来当店员干点杂活。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这事挺埋汰人的,说不准很多赵韩两国的官员和贵族会羞愤自杀,不过在选人的时候大伙都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

秦国拿下赵韩两国之后,唯一没动的只有普通老百姓;工匠乐人宫婢全部纳入少府,安排到指定岗位干活;商贾一个没留,不是迁入咸阳就是征调去戍边;剩下的那些个官员贵族,表现突出的不是死完了就是收用完了,一般般的那些既没有过人才华又没有实干精神,全都和两国士兵一起当俘虏去了!

当俘虏过的是什么日子?吃不好穿不好,天天得干活,不干活就挨鞭子!

平时吃惯了苦的士兵们还好说,以前他们不也这样过?可对于那些被俘虏的官员和贵族们就不一样了,想想看,他们以前擦屁股都是用绢帛的,还得用织得细密柔软的那种!现在!让他们用竹片和茅草!还是旧得像长了毛的竹片!

这是人过的日子吗?

每每回想以前用来铺地扎棚搞排场的绢布,他们都会捂着腚泪流满面:假如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把它们留下来擦屁股!

现在,秦国朝廷决定给他们这些能识文断字的人一个再就业机会,让他们发挥一下余热,跑跑腿或者结个账什么的。

这活儿薪酬福利头三年统统没有,只一点好,不用去修路挖渠了!还有一点,生活物资统一配备,睡的大通铺变成小通铺,再也不用闻那么多臭脚了,心动不心动!

心动也没用,还得参加统一考试,精通秦国话或者算术好的人优先。

要换以前,很多人只会说:呸!什么玩意,我就是饿死都不会干这种活计!

在俘虏堆里熬了一两年的人却说不出这两种话了:他们都能为一口饭和别人干架了,能脱离苦海当然早早上岸!至于不体面,他们现在这灰头土脸的模样难道就体面了?!

唯一的问题了,他们服了这么久苦役,都快把自己识文断字的本领忘光了,算术也不一定还有原来的水平,要是考不上可怎么办?

经过为期几天、十分严格的笔试和面试,一批赵韩两国的官员和贵族们脱颖而出,成功竞争上岗,穿上了统一分发的店员工作服,开始在全新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比如完成十分重要的收银工作!

这批店员原本还在心里犯嘀咕,感觉会不会有人认出自己,要是以前打过交道的家伙来嘲讽自己怎么办?结果到正式开业这天,他们才发现自己完全是杞人忧天了!

一整天下来压根没人会在乎他们是谁,进店的人个个财大气粗,一捆一捆地搬草纸,一袋一袋地买面粉,好像买慢了会亏似的!那些明显是公卿大臣家的仆从也就算了,便是普普通通的咸阳百姓,到了店里也是这个我要了那个我要了,花起钱来眼也不眨!

秦国的百姓已经富成这样了吗?

同样被震惊到的还有那些被安排在北市周遭落籍的赵国豪强富户。

他们的家财一路上被人顺走不少,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所有人都忍气吞声听从安排,现在他们终于拥有正式户口,可以不用担心自己那点钱被人顺走了!

对于咸阳这个北市,他们心里有点抵触:据说这是仿着他们赵韩两国的王宫搞的,这不是欺负人吗?咱国都亡了,你们还要这么对咱的王宫,和坟头跳舞有什么区别?

不过,钱帛珠宝可以自己放很久,每天都要用的日耗品囤不了啊,还是得去买。

他们现在已经被编入市籍,往后还是继续当商贾,虽然眼下还没他们插手北市生意的份,可总得先熟悉熟悉市场,研究研究做什么生意能赚。要不等他们钱花没了,估计得和那些掏不出钱迁入咸阳的小商贾一样被发配边关搞建设去!

于是怀揣着“我没有对故国王宫不敬的意思,我就是想找条活路”的想法,迁入北市的赵韩两国富户豪强混入了秦国百姓的逛街队伍之中。他们现在都夹起尾巴做人,穿得很低调,全仿着秦国百姓来,不开口没人看得出他们不是咸阳人。

可惜区别还是有的,区别在于秦国人都把限购商品买光了,他们才后知后觉地走到空空如也的货架前,站在那里傻眼了。

幸好经过几天的备货,普通日用品货量充足,即便满咸阳的人都来买也还供应得上。只是人还是特别多,要不是每家店门前都有人维持秩序,限制进店人数,也说不准会出什么乱子!

所有人心满意足地完成大采购,前头就有歇脚的地方:各式酒肆食肆组成的美食一条街,里面有各种热饮热食,沿街小店谁都能进,由赵王宫改建而成的那家酒楼可就有身份限制了,你要是报不出个名号来就得付足了钱才能进去看上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