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二苏]相逢(1)

作者: 隶古 阅读记录

[二苏]相逢

作者:隶古

【文案】:

苏子由生辰快乐!

内容标签:

搜索关键字:主角:苏轼,苏辙 ┃ 配角: ┃ 其它:

一句话简介:史向短篇

第 1 章

秦观从书橱里取出两本诗文集。

小心翼翼的,他怕尘埃落在了书册上面,也怕风将书页吹折。待终于将它们轻轻放在了案上,他对着面前的同门友们一笑:

“就是这两本。”

晁补之与张耒同时上前,看着两编封面分别所书“焦尾”“蔽帚”四字,旋即一人拿起一本,翻阅了起来。

“还真有我们没看过的诗文。”半晌,晁补之笑了笑道,“少游,这两编集子,借我们几日吧?”

“那不行。”秦观想也不想地拒绝,“这是鲁直亲笔,我不能外借。”

所谓的亲笔,既是说这两编集子里的诗文全是黄庭坚所作,也是说这两篇集子里的每一个字皆是黄庭坚所书。

数年前的元丰三年,黄庭坚赴太和县任官途中,与时在高邮的秦观初相逢,初相识,彼此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临别时自然恋恋不舍,他送了他两本自己编纂的集子,他便一直收藏到现在。

直到今日,秦观与晁补之、张耒闲聊时提起他和黄庭坚认识的故事,提起这两本册子,才拿出给晁张二人一观。”

但借还是不会借的。

“小气。”张耒闻言佯作不满,“我们不过想借几日罢了。少公有长公亲笔墨迹无数,但凡有人向他相求长公墨宝,少公将它们送人,从来不会犹豫,这才是旷达之人的行事。”

那可不一样,《焦尾》和《蔽帚》意义与众不同。秦观正要如此说,可还没来得及开口,眼角余光忽瞧见了门外的身影。

他一怔。

那仿佛是阳光洒在岷峨雪浪上,这个人的身上就有这种光,直接向着他们走了过来,笑着道:“诸君在聊什么?”

问这句话的时候,眼神是看着张耒。

苏轼之所以会突然出现在此处,纯粹是因为他与秦观太熟。因此他今日心血来潮,想来秦家做客,秦家仆人像往常一样,也没禀告秦观一声,便直接跟他说,苏公来得巧,晁学士与张学士这会儿都在呢,然后领着他来了这儿。

的确就有这么巧,苏轼听见了张耒在谈论自己与子由。

秦晁补张三人向苏轼行了礼,互相招呼寒暄了几句。随而,秦观偏了偏头,极其小声地,在张耒耳边道:

“文潜啊,可你难道不知,长公对这事却好像不怎么旷达。他甚至都为这事抱怨过好几次了,你忘了吗?”

这语气,颇有些幸灾乐祸的味道。

张耒怎么可能忘?

正因他们都知道苏轼其实对苏辙将他书画随便送人的行为十分不满,他们平日里在苏轼面前都绝对不提此事,免得让苏轼不开心,谁知道子瞻先生在这会儿来了啊?

晁补之想要为张耒解围,赶紧转移老师的注意力,将手中集子递给了苏轼,笑道:“我们在聊少游和鲁直当年怎么认识的。”

“焦尾蔽帚?这是鲁直的集子吧?”苏轼一看便知,也笑道,“我知道,少游以前在信里也跟我说过。”

当时秦观在信里可把黄庭坚夸了又夸,对于一名素来自负的年轻人而言,实在过于难得。苏轼对此当然印象深刻。

秦观颌首道:“这算是鲁直第一次送我的礼。所以,文潜,不是我小气,若是有人向你借无咎第一次送你的礼,你会随便借?”

张耒道:“我和无咎初见时,倒都没给送对方什么东西。”

晁补之侧首瞧了瞧张耒,笑着点点头,向秦观解释道:“我和文潜是偶遇,不像鲁直是特意去拜访你的。”

“哦?你和文潜怎么认识的?”遽然提这个问题倒不是秦观,而是苏轼。

苏轼晓得他们认识得早,似乎在熙宁七年便已见过对方,但苏轼还真没听哪位说过他们相识的场景。

张耒与晁补之对视一眼,陷入回忆。

盱眙逆旅初相遇,绸缪笑语如故友。他们两人的会面尽管偶然,可没妨碍他们当时对彼此的欣赏。

苏轼在旁很有兴趣地听起了他们的讲述。

可是渐渐的,苏轼脸上的笑意不自觉地收了起来,似乎想起了别的什么事,开始神游太虚。

晁张二人见状停下了话,有些奇怪。

而周围瞬间的安静寂然,倒令苏轼即刻回过神,他看着面前弟子们,很快又展了颜,挑挑眉头:

“你们第一次见面,还都是倾盖如故。”

也很美。

无论是黄秦二人,还是晁张二人,他们初相逢的情景,都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意境。

这让苏轼不禁想起从古至今许多对知音,包括他已经仙去的师长——欧阳修与梅尧臣,“昔逢诗老伊水头,青衫白马渡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