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反派卖 身给我后(穿书)(11)

作者: 云中扫雨人 阅读记录

殷夏闭着眼睛往他这边凑了凑。

许是舟车劳顿,又加之天气严寒,即使拥着厚厚的被子,也暖不热殷夏的身子。

她困倦极了,不知不觉的阖上了眼,陷入深深的沉睡。

第二日早上,阿和唤她起来,没能成功。

他觉得她是贪睡,便没再吵她。

谁知到了中午的时候,阿和再去叫,竟发现她满脸通红,他伸手一探,发现她的额头滚烫。

他用衣服上撕下的布料去外面包了些冷雪,覆在她的额上,来来回回更换了一下午,可是到了傍晚,她的病情丝毫不见好转,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阿和目光凝重的看着开始说胡话的她,望了望庙外纷落的鹅毛大雪,摸出一锭金子,冲了出去。

神志不清的殷夏恍惚中若有所感,迷蒙的睁开一点眼,看着阿和的身影一点点的消失在鹅毛大雪中。

之后她曾短暂的清醒了一小会儿,她觉得嗓子干烧,迷迷糊糊的要水喝,却没有等到。

寒风呼啸,破落的庙宇里,又剩了她一个人。

夜半时分,大雪才终于停下。

皑皑的白雪上,一位行僧从远处走来,留下一排长长的脚印。

进入破庙歇脚时,他看到了熄灭的火堆旁,面色青白、蜷成一团的殷夏。

于是临行时,他把她放进了自己的竹篓里。

————

殷夏昏睡了整整七天。

刚一睁眼的时候,她觉得非常恍惚缥缈,一时间不知身在何处,甚至有几分怀疑谢林菲此人是不是只是自己做的一场大梦。

后来见到了救她的僧人,听他把事情讲明白,殷夏这才轻飘飘的着了地。

“阿和呢?”殷夏问,“我身边的那个小姑娘。”

僧人道:“贫僧只见到你一人。”

“那你有没有见到一个镶有明珠的箱子?”

“就在那里。”

殷夏打开箱子一看,码得整整齐齐的金锭缺了个口,一锭是在路上花费消耗了,另一锭......

“你动过我的箱子吗?”

“没有。”

殷夏拿出一枚,先是给他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恭敬地将金子双手奉上。

“感谢大师救命之恩。”

本以为她要费一番口舌,僧人才会接受,没想到在她想好的措辞没能用上,手里一轻,那缁衣僧人施施然的接过了那枚金锭。

他对上殷夏奇怪的目光,什么都没有说,目光中却带着了然的洞明。

片刻之后,殷夏也淡淡的笑开了。

她给,他要,没什么不对的。

他们此时身处京城旁的一个小村落里,救她的僧人法号道生,是个云游四海的行僧,此番路过京城,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她。

他身上总是萦绕着药草香,在接下来照顾殷夏的这几日里,他治好了所借宿人家的男主人身上的沉疴顽疾。

殷夏瞧在眼里,有一个念头渐渐浮现出来。

她虽然于医道上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但是从没有实践过。

不曾尝百草辨百味,也没有见过多少患病之人。

这样一来,就算她是一个行走的医典,也一样不会诊病。

她这身子才十一岁,以后的路还很长很长,虽说得来的银钱能保她十年无忧,但是若是她就这样坐山吃空,怕是晚景凄凉。

所以,她想有一技傍身,至少日后没钱了,她能靠着这个混口饭吃。

而眼前的行僧似乎医术不俗,若是能跟着他游历几年,长长见识和经验,以后便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

这念头起起落落,最后终于尘埃落定,是因为她找到了那破庙,在那里枯守了几日都没有等到阿和。

虽然失落,然而事已至此,她也只能安慰自己各人有各人的因缘,就如同祁六跟她至丘水县十里之远,也曾让她恍惚觉得这是个甩不脱的牛皮糖,但是不过短短月余之后,祁六就不再跟来了。

三九寒天,阿和叫不醒她,又无法带着病重的她走在冰天雪地里。守着近在咫尺的京城,也不能强求他陪着自己等死。

若他为了活命抛她而去,想来这辈子也不会再回到这个庙中。

殷夏枯等的这几日,到底是有些可笑了。

她在僧人要启程的那日,在桌上码了十枚金锭,仰头含着几分笑意看他,开口道:“拜师,够不够?”

道生清浅的眸子看着她,淡淡的笑了。

那时殷夏并不知道,道生此番至京城,本就是来寻她的。

作者有话要说:收藏一下小作者吖!

第5章 (小修)

春去秋来,草木几岁荣枯之后,她从一个小姑娘,长成了一个亭亭的少女。

这几年时间,她的医术总算有了小成。

殷夏生性惫懒,自觉学的已经够用,在恰好途径京城之后,便不愿意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