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的小酒鬼(129)

作者: 觅桃 阅读记录

老太太问:“何喜之有?”

嬷嬷笑着回道:“宫里传来消息,肃王殿下被封为太子了。”

顾书元猛地抬起头,“太子?”

“是啊,姑娘大喜了!”

顾书元问:“陛下醒了么?”

嬷嬷想了想,回:“这倒是没有听说,据说现在还是肃王……不,是太子殿下处理朝政呢,应该是还没醒。”

顾书元看向老太太,奇怪问:“那这封圣旨是谁下的?”

老太太想了想,道:“既然圣旨已下,那应该就没有问题,用不着担心。”

顾书元点了点头,她确实是担心陛下昏迷,这封圣旨会引起朝堂的猜测,对殿下不好,不过祖母说的也对,既然圣旨都发下来了,那应该是她多想了。

但其实这会段恒正焦头烂额,虽说圣旨已下,但朝堂上不少朝臣暗地里不服,支持段恂的自然不服,更重要的是朝堂上有不少老臣,谁都知道段恒腿脚不似常人,这些老臣固执己见,这大庆怎么能有一个残疾的储君呢?

他们当然不敢直接在段恒面前说,所以朝廷里有不少朝臣都在明里暗里给段恒下绊子,就盼望着段恒出错,这样他们就有理由拉他下台了。

段恒喝了口茶,瞧着下方站着的严梁,淡淡问:“严大人说什么?”

严梁行了个礼,“回太子殿下,臣的意思是,皇后娘娘就这样关在偏殿,是否于理不合?”

“那依严大人之见,应当如何处置?”

严梁低下头,回:“微臣不敢,只是皇后娘娘毕竟明面上是一国之母,事情还存在许多疑点,微臣认为,是否应该让皇后娘娘回椒房殿?”

段恒动作一顿,掀了掀眼皮,“疑点?”

“严大人这意思是说孤冤枉陆氏了?”

严梁立马跪下,“微臣不敢。”

室内的气氛一下子凝滞起来,过了一会儿,旁边一个朝臣也下跪,“太子殿下,臣也认为就算皇后娘娘有什么错处,也理应由陛下来决断,偏殿实在不合情理,太子殿下可将皇后娘娘送回椒房殿,再派侍卫在门口守着。”

旁边站着的几个官员,面面相觑,最后都纷纷跪下,一个接一个的开口:“臣附议。”

空气静默了一会儿,段恒才淡淡启唇,“既然各位大人都这样认为,那就关在椒房殿吧。”

“司乐,去,派人将陆氏关到椒房殿去。”

司乐回:“是。”

跪着的朝臣们纷纷俯身,回:“太子殿下英明。”

这些人走后,段恒双眸微闭,仰头捏了捏眉心。

司乐回来,小声问:“殿下,就这样将她放回椒房殿了?”

段恒这才睁开眼,淡淡说:“没瞧见刚刚那几位大臣的样子么?孤要是不放,他们恐怕明天就跪到殿外去了。”

司乐:“那这也太便宜她了吧,谁不知道椒房殿里面全是陆氏的人,让她回椒房殿,岂不是放虎归山么?”陆氏在宫里这么多年,可不是吃素的,宫里的人脉从来不缺。

段恒眯起眼睛,没有回答,转而问起了刘嬷嬷。

司乐一愣,虽不知殿下为什么从陆氏转到刘嬷嬷,还是回道:“刘嬷嬷关在林苑里,派着暗卫看押着。”

司乐想了想,说:“那个小孩子在顾三姑娘那。”

段恒拧眉:“怎么回事?”

司乐老老实实的回:“上次顾三姑娘来府里寻殿下,殿下进宫了,顾三姑娘刚好瞧见那小孩,见他可怜,就带回尚书府了。”

想了想,司乐极有求生欲的回了句:“属下不敢拦。”

段恒微叹了口气,说:“罢了,既然得她眼缘,带走就带走吧。”反正不是什么重要的人。

想到什么,段恒淡淡说:“时刻注意着尚书府。”现在是多事之秋,朝堂内外都不安分,别有不长眼睛的人去冲撞了阿元。

司乐回:“属下明白,殿下放心。”

段恒:“嗯。”

夜晚降临,今日是个难得的好天气,台上挂着数不清的星辰,顾书元披着外衫,正站在窗前看星星。

突然,顾书元听到后背有动静,心里一紧,回过头去,竟瞧见段恒正翻窗进来。

顾书元一喜,立马上前,仰着小脑袋问:“殿下,您怎么来了?”

她今天还去肃王府寻他了呢,可惜时间不对,她去的时候,殿下已经入宫了。

段恒摸了摸小姑娘的脑袋,问:“听说你今日去府里找我了?”

顾书元拉着段恒坐下,点了点头,说:“是呀,您最近好忙哦,都好久没见着您了。”

段恒笑笑,抬手将小姑娘拉近怀里,低声问:“阿元可是想我了?”

顾书元理所当然的点点头,当然想了,不然她为何要去肃王府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