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介书生(13)

作者: 诉寒江/云舞寒江 阅读记录

而这个日讲的讲官除了从翰林院里选拔,还能从哪里选?

虽然这是齐王出来提起的,大家都怕其中有什么阴谋诡计,但做官的人谁不想可以名正言顺的和皇上培养感情?这可是一条终南捷径。

越是靠近皇权的地方,对科举成绩要求越高,最起码也要是个二甲进士出身,一般人指望不上。

同时翰林院也是个讲究资历的地方。

所以当樊渊听到宣读的圣旨里有“擢樊渊翰林为翰林侍讲,侍经筵”这样一句的时候,心里也是不由一惊。

原本低垂着头混在百官里的樊渊猛然抬头看向御座旁边的位置。

依旧是很远的距离,远得那人的脸在樊渊眼里都是一片模糊,但樊渊很确定,他看着他时,他也在看着他。

“这不合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连樊渊自恃沉稳都不忍失态,其他人则直接突破了对齐王的畏惧,脱口而出。

是啊,这不合规矩。

樊渊重新低下头,垂眸不语,安安静静,不发一言。

一个才刚刚入翰林的七品官,骤然就擢升了一品,还获得了在圣上面前讲经的机会。

官场上的文人最是奇怪的一点,就是为了一点小小的规矩,突然就能舍生忘死。

再说,别看这事没有实权,但却是每一个大臣都梦寐以求的职务,近距离和圣上交流的好机会。

“樊编修不过二十有三,恐其年岁尚轻,不能担此重任。”

“未曾常年沉溺经籍,或有错漏之处,难免误了圣上啊。”

诸如此类嘈杂的声音,安静的朝堂因为这么一件事,突然沸腾了起来。

樊渊低头微微一笑,笑容里有几分讽色。

很吵啊……所以他会在前世才放弃了科举之路,走向了暗处。

有这争执不休的时间,在暗处他可以做很多事了。

只是他从来都是旁观那些官员的争吵,如今自己却成了争吵的起因。

在一片争吵声中,齐王程斐瑄淡淡反问道:“国朝取士可有不考经籍?樊渊既能以一甲三名及第,谁能说他对四书五经见解未深?何况……他年龄与陛下相差不大,陛下也缺个同龄的侍讲。”

这话前面还有点道理,后半句就是无理取闹。

人人都知道陛下今年才刚刚十五,与樊渊之前差了八岁,这“同龄”二字简直睁眼说瞎话。樊渊这年龄,说是和齐王自己相仿,大家才信。

程斐瑄表现出的态度确实在无理取闹,滚刀肉似的,管大臣多少说辞理由,他就是这样全部挡回去。

“臣恳请收回成命。”温和而坚定。

“此事已定,不必……”齐王的话戛然而止。

最后站出来的是樊渊自己。

这是樊渊第一次在朝堂中站出来发言。

他很清楚,朝堂这种地方,二十多岁实在太年轻了,在大家眼里只能算有潜力,不能托以重任。纵观大虞史,也没有这样的前例。齐王如此坚持,只怕反而会让这些人担心自己和齐王勾结“祸害”朝政。

他必须站出来表态,也必须推辞。

程斐瑄看向站出来的樊渊,他看不清樊渊的表情,这么看着也辨别不出樊渊的想法,所以他沉默了起来。

这一沉默,众大臣才想起来齐王手头染的血。纷纷嚷嚷也渐渐随之安静下来。

“咳咳,樊卿且退回去吧,”坐在御座上的少年天子抬手挥了挥,他的声音犹带稚气,却自含威严,“诸位不必争吵了。自朕登基以来,难得见到如樊卿这般年纪的三鼎甲。这才和皇叔商量,在经筵日讲的六位讲官中加上樊卿。朕手谕已出,便不收回了。”

末了,天子又脸上带笑地转而对程斐瑄道:“皇叔也勿恼,朕的侍讲难道不该由朕做主?诸卿不会反对的。”

群臣噤声。

听其所言,这想提拔樊渊的竟是当今圣上。而齐王想趁机拉拢樊渊,没想到被樊渊自己拒绝齐王的拉拢。

“得罪”了齐王的樊渊顿时成了被同情的对象。

樊渊似笑非笑地向前一拜,退了回去。

他又如何听不出来,圣上不仅点出侍讲的人数是六人,其余人有足够的利益,又隐隐是在携天子威仪暗藏逼迫。

如此手段,此少年天子也不愧是史书上所写的那个元载帝了。

“男儿节义有如许,万岁千秋可以事明主。”

似吾等书生,所求的正是这般而已。

——————————

“君行兄,你这样把齐王得罪死了,会不会不妥?”下朝后,樊渊接受了几个不知是真心还是假意的道喜,杨述这样担忧的还是头一个。

樊渊只是笑笑,没有回复。

得罪倒不至于,会不会恼怒又是另外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