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每天都想辞官种田(306)

作者: 丁晴 阅读记录

顺便渔翁得利。沈晫一笑,他只答应太上皇辅佐新帝,可没答应不干涉新帝的人选。或许太上皇认为他和六翁主有情分在,所以不忍心下手。太上皇哪里知道他不是沈不凡……

葬礼办得十分隆重,太上皇入陵寝后皇上还派几名太监宫女常年守候。当重新上朝,玄和帝再无往日的精神,坐在高位上俨然一个垂垂老者。接连好几日皆如此,玄和帝甚至不再勤批奏折。奏折全堆在御案上,无人问津。阁老们数次劝说玄和帝,没得到什么结果。

太上皇的死抽去玄和帝的所有精气神,若不能振作起来,恐怕……太上皇已逝,大臣们可不想再吊唁当今皇上。越来越多的人劝皇上,太监、大臣,在皇宫里,在朝堂上。

“太上皇已仙去,还请皇上保重身子。”刑部尚书肖大人出列,“以江山社稷为重。”

被劝多了,玄和帝终于爆发,罢掉出言劝说的刑部尚书肖大人之官职。全朝文武静默,有人劝皇上三思,同样被罢官。玄和帝极其不悦:“谁想提前告老还乡,尽管说。”

沈晫上前一步也想试试会不会被罢官,他就是对不当官有种莫名的执着。肖大人立即挡在沈晫面前,摘掉官帽朝皇上磕三个响头。肖大人眼中极为不舍:“草民谨遵圣谕。”

而后肖大人脱掉官服,转身慢慢走出大殿。乔柯转头望肖大人的背影,若有所思。

“皇上,肖大人乃刑部尚书。罢掉肖大人,谁补上?”吏部官员出列询问。

“没有谁,就让那个位子空着。”玄和帝十分不耐烦,宣布退朝。

下朝后,沈晫快步追出去,终于在宫门口追上步履蹒跚的肖大人。沈晫走到肖大人面前,注意到肖大人已有不少白发,脱下官服也不过是个快年近半百的老人。或许在如此风雨飘摇之际退去并没有什么不好,权力不是什么好东西。沈晫拱手:“肖大人可有去处?”

“天下之大,总有容身之地。”肖大人抬眼看沈晫,“沈大人,朝廷就交给你们年轻人。望你谨记答应太上皇的事,不要做一个背信弃义之人。草民拜谢沈大人辅佐朝廷之大恩。”

一朝天子一朝臣,向来新人换旧人。有多少人能全身而退?又有多少人命丧于此?

“肖大人想回家颐养天年,我不会拦着。”沈晫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肖大人……”

肖大人含笑轻轻摇头,转身渐渐走出宫门。一个摇头已代表态度,他有他的傲气,他虽已老,也不至于向别人求助。跨出宫门,从此他是平头百姓,平平淡淡过自己的日子就好。

红砚走到沈晫身边:“现在退总比陷入皇位之争丧命要好。肖大人是个明白人。”

“不明白的是我。”沈晫注视肖大人逐渐远去的背影,“他一向与我不对付,为何刚刚在朝上要挡在我的面前。如果我被皇上罢官,他不是该高兴吗?他应该乐见其成啊。”

“你在说笑吗?”红砚好笑道,“就算皇上当真因一时之气将你罢官,满朝文武会眼睁睁看着?你或许只是兴起,却会将皇上所有的颜面踩在脚底。他维护的不是你,而是皇上。”

微微皱眉,沈晫叹口气:“与太上皇一样,最后一刻依旧想着尽一份力。”

“别感慨了。我们该出宫了,沈大人。”红砚拍拍沈晫的肩,“有些事终究无法改变。”

是啊,没人可以改变朝代更替,就像无法阻止日升日落。沈晫与红砚走出皇宫,有兴盛就有衰亡,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算了,想这些有什么用。他还是好好做自己的事吧……

往后两个月皇上的情况并无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趋势。太医只道心结难解。

太子在众位大臣拥戴下成为代理君王,批阅奏章。玄和帝整日窝在太上皇的寝宫,对一切不闻不问。这天,六翁主郑汐走入寝宫,他看着彷如孩子般抱着枕头坐在地上的玄和帝十分心疼。那份伤心、彷徨、不安,与他一样。郑汐含泪蹲下:“父皇,阿爷……”

话未说完,郑汐哽咽落泪。玄和帝毫无反应,沉寂在自己的世界里。郑汐擦掉脸上的泪,拉过玄和帝的手放在自己肚子上:“父皇,我觉得阿爷回来了。他舍不得我们。”

掌心传来热度,玄和帝缓缓转头看向郑汐的肚子,泪盈满眶。欣喜、眷恋……

郑汐一把抱住玄和帝,泪如泉涌:“父皇,阿爷回来了对不对?他一定回来了。”

泪落下,玄和帝趴在郑汐怀里哭得非常伤心。不管真假,他需要这份支柱……

次日早朝,玄和帝焕然新生,含笑宣布郑汐有喜。他眼里满是希望和失而复得的喜悦。玄和帝下令赐座,命珍惜以后不用行礼。郑汐谢恩,成为上朝时第二个坐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