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每天都想辞官种田(174)

作者: 丁晴 阅读记录

在等着开宴的期间,不少官员过来奉承。沈晫自顾自吃,完全不搭腔,任那些大人虚伪夸赞。吃水果不顶饱,沈晫摸摸肚子叹气,什么时候开宴啊?现在几点了?他可没吃饭啊。

人越来越多,当殿里坐满,皇帝终于姗姗来迟。在场众人行礼,高呼万岁。玄和帝笑呵呵让大家平身。人齐了,玄和帝宣布开宴。宫女们端上一盘盘美味佳肴,沈晫不自觉咽口水。

玄和帝下首坐着六翁主郑汐和徐缘,三皇子、太子在另一边。郑汐时不时瞄向沈晫,不明白为何沈晫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徐缘注意到郑汐的视线,端起酒杯与之碰杯秀恩爱。

沈晫一边品尝菜肴一边挑剔怎么做更好吃。等他回去改良改良做给乔柯吃。

大伙儿正吃着,玄和帝微笑举杯:“朕记得今年科考的题目是如何应对国库空虚。之前众爱卿的讨论很激烈,不如今次继续讨论。新科状元朕记得叫……赵敛,就从你开始吧。”

身穿官府的赵敛起身行礼,他长得颇为正气,像习武之人。赵敛开口:“微臣以为战乱时国库空虚致命,然如今天下太平,各处也无大灾。即使国库空虚也有法……”

赵敛滔滔不绝说着自己的见解,不外乎四处做生意。众人听着,沈晫吃着也听了一耳朵。

状元说完,轮到榜眼。榜眼名李簌,他的想法与赵敛不同,认为该省的要省。大兴土木什么的不可取……榜眼之后是探花。沈晫见到探花眼睛一亮,探花名梁喻,四海县人。

梁喻与沈晫视线一瞬相触,而后分开。梁喻一半赞同赵敛做生意的建议,一半觉得赵敛有些提议过于纸上谈兵。想要富国必先富民,想要富民就要从商人着手,给予商人好处……

沈晫听得很认真,真正觉得是知己。然而梁喻的话遭到很多人反对,不少官员始终觉得商人上不得台面。沈晫单手撑下巴越听越觉无趣,他快打哈欠了,只能继续吃东西。

直到一个叫李衔的人站起来,说出惊人之语:“微臣以为,应当增加商税。”

闻言,官员们小声议论。沈晫不自觉露出嘲讽的笑,这种人为什么能通过科举考试?

“不凡,你似乎有话要说。”玄和帝微笑看向沈晫道,“不妨说来听听。”

被皇上点名,沈晫不由打个寒战。站起,沈晫行礼后看向李衔:“是,臣遵旨。这位……大人。我不懂什么大道理,听了你的言语我只有一个疑问。百姓和你有什么深仇大恨吗?”

玄和帝注视沈晫,唇角扬起一抹笑。就让他看看失忆后的沈不凡什么样。

郑汐温柔一笑,不凡会怎么说呢?徐缘看见郑汐的笑眉头一皱,他转头看沈晫。

众位大臣议论纷纷,不懂沈晫为什么这么问。李衔急切道:“沈大人为何如此问。”

“因为你不是要求增加商税吗?”沈晫悠闲淡定道,“你以为增加商税,商人会从谁身上取回来?我是不知道李大人月俸多少,打比方李大人的月俸每月刚刚够用。增加商税后,商人会提升货品的价格。以前一个铜板能买到的东西,以后要两个铜板、三个铜板。”

沈雄才狐疑瞄一眼沈晫,不凡会关注百姓货品的价格吗?会为商人说话?

大臣们议论声更大,尤其每月过得紧巴巴的清官。好几位大人站起来反对增加商税。

“这……”李衔一时无言,挣扎道,“只要下令不许商人提高价格……”

“李大人,商人也是百姓吧?”沈晫冷眼看李衔道,“你和商人有仇?和百姓有仇?”

李衔咬牙说不出话来,他没想到会如此。沈晫才不是好心说什么大道理,他只想搞事情。沈晫要在皇帝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这样他辞官皇帝才会批准。所以,李大人抱歉了。

“一个国家的钱银流通,必不可少商人的劳动。”不管说的对不对,反正沈晫就是要胡说八道,“商人将南边的货带到北边,将北边的货带到南边,让各地百姓能用上更多东西。你可知路途遥远,商人们有多少丧命在路上?你又可知有多少商人走一趟可能血本无归?”

梁喻听见沈晫的话,唇边扬起笑。虽然再见面没想到是如此场景,但也不赖。

死盯着李衔,沈晫语气加重:“商人拿命赚钱,你一两句话就想从他们手里把劳动成果抢走。李大人,我再问一次,你是否与商人、与百姓有深仇大恨?或是你从未赚过银两,没买过东西,根本不知道别人的辛苦。看不到百姓的辛劳,李大人,你能做个好官吗?”

此话一出,鸦雀无声。不少人觉得沈晫说的有道理,也有人认为沈晫说的太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