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每天都想辞官种田(11)

作者: 丁晴 阅读记录

转头疑惑看沈晫,乔柯觉得这人不是真的想知道怎么编草鞋:“我脸上有东西?”

沈晫摇摇头:“你多久上山一次?我看山里的药材挺多,乔大夫却不需要那么多的量。”

“嗯。”乔柯认为这事没什么不能说的,“采到多的我会送去镇里的医馆。”

【作者有话说:_(:з」∠)_打滚卖萌各种求~】

第六章 要借钱

顶着克亲的名声一个人生活肯定很艰辛,沈晫心疼的同时又很佩服乔柯,在看中名声的古代身处这种处境还能坚强活下去,太不容易了。换个承受力差的人,恐怕已被逼死了。

“等我伤好了再和你一起上山采药。”沈晫举手握拳表示自己身体倍棒,上山没问题。

“你好好养伤吧,别想这些有的没的。我可不想再被吓一次。”乔柯不看好沈晫再上山。

沈晫尴尬摸摸鼻子,好吧,他也觉得自己不是上山的料。想赚钱还得找别的路子。

在乔柯家待到快吃晚饭,沈晫才慢悠悠回乔大夫家。乔大夫和叔嬷询问几句乔柯过得好不好,并没往别的地方想。吃了晚饭,沈晫溜达到村头的大树底下,和村里人闲聊。

“我们村啊原先不住在这儿,是当年五个异性兄弟从更南方迁过来的。”村里的老一辈坐在太师椅上,被大家伙围着说些陈年往事,“这五个人分别姓乔、林、柳、李、赵。他们风尘仆仆来到这里,一看环境不错,比闹旱灾的家乡好多了。他们呐一合计就举家搬迁过来。”

贪玩好动的男童在大树周围嬉笑打闹,哥儿和女子相对文静些,坐在大人身边时不时好奇打量沈晫。这些孩子身上都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看着也挺瘦,不若现代孩子一个个白胖白胖的。乡下人个个家境不是很富裕,人多粮少,所以孩子七八岁开始就帮忙家里干活。

沈晫这么大个人从没下过田,这些孩子却都是插秧的好手,哪怕哥儿和女子都会。当然有疼孩子的大人娇养子女,什么也不让他们干。沈晫听老人说话很认真,有时想些别的。

“五兄弟住下后想着以后子子孙孙都会在这生活下去,他们兄弟齐心,不分彼此。一番商议后,特意为族人留下族谱,我们五大姓氏亲如一家,子孙后代永远拧成一股绳。”

尽管说村里五大姓氏亲如一家,沈晫听村民八卦敏锐察觉到乔姓的没落。乔姓在五湖村只剩三户人家,乔大夫一家、乔柯一家、乔柯的大伯一家,相比其它姓氏七八家,李姓赵姓甚至有十几二十家,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人心是偏的,说的再好听下意识依旧帮更亲的人。

乔柯的大伯有三个儿子一女儿,他为人自私,做什么事都藏着掖着,不告诉村里人。平时没什么交情,关系自然很淡。而乔大夫做为大夫很受村里人尊重,大家有个头疼脑热的也方便。但乔大夫只一个儿子,叫乔芫,在镇里的医馆当学徒,一年回来的次数屈指可数。

再说乔柯家……众所周知,情况更差。除非乔家出个人物,不然很难在村里有话语权。

说着,沈晫问起赶集的日子,就在后天。闲聊到天黑,天上星子闪耀,田地里、草丛里虫鸣蛙叫。众人尽兴散场,就着月光各回各家。沈晫走在星空下,仰头看满天繁星。

现代城市里高楼大厦,即使看到星空也只一角,有种坐井观天的拘束感。现在则完全不同,一抬头就能看见宽广无垠的天,璀璨的银河像条玉带挂在天上。目之所及,心之所宽,沈晫微微一笑傻兮兮道:“银河银河,我是长江。长江长江,我是银河。哈哈哈哈哈。”

大笑出声,沈晫心情愉悦回乔大夫家。休息休息,养好身体后天去镇上看看。

转眼到赶集这天,乔柯按照约定早早来叫沈晫。叔嬷也要去赶集,三个人正好一起。

每到赶集的日子村头有牛车等候,早晚一趟,一来一回。沈晫两世第一次坐牛车,被颠得快散架了,连旁边的大婶聊八卦都吸引不了他的注意。一到镇上,沈晫立马下车。

“你没事吧?”乔柯背着背篓关切问扶着树缓神的沈晫,“不然找个地方休息会。”

“是啊,瞧你脸都白了。”叔嬷也很担心,“不会是把伤口颠裂了吧?”

沈晫摆手,艰难道:“没事,我们走吧。”

还有正事要办,沈晫可不想这时候掉链子。乔柯和叔嬷紧紧跟在后面,生怕沈晫昏倒。

到达菜市场,街上已有很多人摆摊,卖什么的都有。乔柯随便找个空位摆摊卖草鞋,叔嬷去买东西,沈晫打算自己逛,三人约定在牛车停的地方会合。

离开菜市场的沈晫即便身无分文也不怂,反正他又不买东西,只打听消息。这一趟沈晫去逛了镇里的古玩店,假装了解古玩,实际旁敲侧击玉佩的价。店伙计很客气,一直笑眯眯介绍。了解得差不多,沈晫又去码头问问。他不打算在镇里买玉佩,一查就知道他的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