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相公说他是魂穿者(207)

此刻说话的是一个须发皆有些花白的老人。姓刘,在汴京说话人中颇有些声望,说话人大都尊称他一声刘老。

刘老今日说的是船夫在金明池救起落水绣娘,而后绣娘以身相许的故事。他声如洪钟,语速不疾不徐,语调铿锵有力,竟是将这个街头巷尾不少人都说过的故事说得一波三折。

他偶尔也会停下喝一口水,每当刘老喝水的时候那些听众面上就会流露出焦虑。当刘老放下杯子,人群又会再度喝彩起来。

春和又是敬佩,又是羡慕。

刘老讲完后又有客人点他讲下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春和从未听过。

又有客人点刘老,他又讲了一个故事。

春和还是未曾听过。

“居然能记住这么多故事。”她忍不住轻声对冬儿说道。别的说话人也只是安静听着,眼神中有羡慕,有钦佩,也有妒忌。

刘老说累了,终于离开,他今日收了近七百钱。一旁有人说今日人不多,刘老才得了这么点儿钱,最多的那一日就能赚了十余贯。

春和暗算,一日十余贯,当年闻克己收了二十贯就将她给了纪家。

“无怪乎相公总想来汴京。”

“汴京就是个销金窟。”冬儿笑道。秦楼中最贵的姐儿,一夜也能得个十几二十贯。

刘老在收拾东西。别的说话人跃跃欲试。

偏偏清风瓦的老板让小二□□和上台。女说话人少见,带着琴师的女说话人汴京只有春和一个。何况这二人一青一白,相貌皆佳,还曾在杨府说书。

一时人声鼎沸,众人喧闹着要求春和来说一场。就连那位刘老也搁下褡裢,要了一杯茶在场下坐定。

众人翘首期盼。

春和略微整理了一番妆容,纪初霖虽不在此处,但有冬儿在此处她倒也不是很害怕。

本是如此想的。

可当她去到台上看见台下的听众时,放才觉得心跳得分外快。

上一次是在杨府。房中不过几个女子,都只是品着茶安静听着,屋中有丫鬟帮衬,寻香味让人浑身舒爽。

此处却是不同。

春和站在台上,台下围聚着一大群男人。他们喝着茶,吃着东西,交头接耳,眼中满是对她的好奇,有些挤眉弄眼,更有些笑着说出污言秽语。

春和越发紧张不安,眼前的人和景物都晃作一团。

忽然听见一声琴弦响。

原来是冬儿在弹弦试音。

那琴声将春和从万般的紧张不安中拉扯了出来。她深深吸了一口气。面露笑容,手中的扇子在书案上轻轻一敲。“今儿给各位说一个故事……”

“听不见!”

“去过杨府的说话人不过如此。”

春和未曾想到自己不过开了个口就得来这样的质疑。只能提高声音尽力让所有人都听见。

“今儿给大家说一个书生在破庙中遇见女鬼的故事。”

她只觉得汗从后背滚落,口干舌燥,说不清到底是热的还是怕的。

她本想讲龙女的故事,毕竟那个最熟悉。可纪初霖说龙女的故事作为改编的安徒生同话已算是彻底ooc。但终究他和杨梦笛的心血,不能随随便便在外面讲出。

幸好别的故事也不少。

这个书生与女鬼的故事便是杨梦笛自己写的。他写出话本就拿给杨慨看,气得杨慨当场将话本撕成两截说读书人怎能写这种混账玩意儿?

“果真气得本少爷家的尚书老头跳脚,从这结果来看,此事果真有趣。”杨梦笛当时说。

杨梦笛读过那么多书,他说好,自然是好的。

春和提高声音。

“是人皆道命中若有,推不开也避不掉。命中若无,穷尽全力也得不来。今儿给大家讲故事中的女鬼本是一户乡绅买回家的小妾,因生得俏丽,颇为家中主母所不容。”

冬儿的琴声响起,琴声舒缓。

原本不耐烦的听众渐渐安静下来。

春和说起主母用计诬陷小妾同家中的厨子偷欢,乡绅一怒之下杀死小妾却又担心被见官,便与娘子将小妾的尸身埋入荒野庙宇。

琴声骤然加急。

听众们的眼中多了一丝对故事的好奇。

终于书生在破庙遇见女鬼。

“那女子眼中满是悲怆,只求书生收敛她的尸骨回乡。书生却欲替女子伸冤。”

琴声越发急了,带动听众的情绪一路狂奔。

终于,书生断了案子,将女鬼的尸骨掩埋回家乡。分明是完美的结局,琴声却变得凄婉。

书生不曾想遇见女鬼,偏是在庙中相遇,与女鬼情根深种。“命中若有,推不开也避不掉。”

书生不愿分离,却终究人鬼殊途。果真是“命中若无,穷尽全力也得不来。”

故事终了,听众一片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