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成太子白月光的要领(35)

作者: 才下眉头 阅读记录

魏家联合的数人,当朝齐齐弹劾诚国公。

若是从前,皇帝定也是会借此事打压一番诚国公这样立场不分明的世族,可如今诚国公府可是他心头肉的娘家。

要是诚国公府为此有何差池,让虞褰樱不能安心养胎,是皇帝绝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诚国公还未说话,皇帝便先不快了,说道:“诚国公买官卖官?谁的官是他卖的?”

那几人不欲得罪人,一时也不好说出来都有谁。

其实在国库不丰之年,朝廷是默许士民捐资纳粟以得官职、封典和虚衔等等。

这便是俗称的捐官。

而这些捐纳,最终也都归了国库。

可知吏部是半点好处没有的,还要背买卖官员的锅。

见那几人含糊其辞,皇帝也能明白的,又问道:“他如何卖的官你们说不清,他买官你们总能说清了吧。诚国公他堂堂吏部尚书的官,又是哪里买来的?也只能是朕了吧,故而朕也有个卖官的罪?”

乍一听这话,除了魏皇后的兄长——魏国舅,余下的几人都被唬得顶梁骨走了真魂,忙不迭地告罪。

诚国公这时才出列,躬身揖道:“启禀皇上,这几位大人所指,应该是为了京郊一州县出缺之事,相传此缺需得捐四千六百两。因此不少人前来问询,其中泰昌侯、立信侯、广秉伯等来与臣吃酒叙旧,也被议是要为家中儿孙子侄捐官,这才闹得沸沸扬扬了。”

被点名的这几家,不管是真去和诚国公吃酒叙旧的,还是想给家里后辈捐官的,如今被魏家这几人揭了幌子,没有不恼恨的,便顺着诚国公的话,说道:“启禀皇上,臣等前往诚国公府,不过是诚国公欠臣等一个东道。没想吃个东道,还吃出买官卖官的罪名了。臣等不服魏大人等的空口白牙,恳请皇上彻查,还臣等的清白。”

魏国舅见到底是把人给得罪了,干脆就抛开了顾忌,说道:“启禀皇上,诚国公、泰昌侯等如今是因被臣等提早觉察,未能事成,这才敢大言不惭。可从前已经买过的那些人,臣敢以身家性命担保,只要彻查了是绝对有凭有证的。”

闻言,左右文武不少人都皱了眉。

捐官是朝廷默许的,可何为默许?

便是不可明说。

因此若有人不怕众怒,不依不饶地闹出来,也只能依法办了。

可若真心查办起来,又牵连甚广的。

只因哪家大族里是没有不爱读书,祖上又荫庇不到的儿孙子侄?

这样的,就只能拿银子给他捐个官了。

所以那怕只是动一动其中的一个,也能一家家的都给牵扯了出来。

那时候,就是皇帝也要被各家世族所记恨了。

于是,皇帝顿觉牙疼。

诚国公掌管吏部多年,早看出背锅的隐患了。

如今皇帝还使得着他诚国公,自然是睁一眼闭一眼的,可一旦皇帝改了主意,这便是皇帝定罪虞家的藉由了。

此并非诚国公的多虑,前世虞家的倾覆,正有这条卖官授官的罪。

诚国公是早想撩开捐纳授官的差事了,只是一直都没机会,所以得知魏家会发难后,他便想到了将计就计,借各家之势,逼皇帝将旧账一笔勾销,免了吏部这项差事,改让户部接手才好。

反正吏部所受的捐纳,最后也都归了国库的。

想罢,诚国公又说道:“启禀皇上,去岁江淮水患,士民捐银捐粮赈灾,朝廷为彰其善行,授予虚衔也是有的。”

魏国舅一听,觉得诚国公这是撑不住松口了,赶紧顺杆子往上爬,道:“授各州府使同知,也是虚衔?”

诚国公朝上又是一揖,“启禀皇上,若魏大人所说属实,的确是有违律法,可臣却是从未听说过。”

姓魏的一听,火冒三丈道:“启禀皇上,诚国公这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正是去岁,光武侯假借捐银赈灾,在诚国公处为子侄买得州同知一员。此事也不必十分细差便能知道的,如今光武侯子侄仍在任上的。”

武官列中的光武侯登时切齿磨牙,恨不得生吞了姓魏的,出列朝皇帝一拜,道:“启禀皇上,魏大人所奏不实,但也难怪魏大人有此无知。实在是魏家才得圣上恩典,乍然富贵,又无祖上的庇荫,不知其中道理也是有的。

臣虽无才无能,但祖上曾随**征战,立下功勋些许,然,**仁心降下隆恩,令先祖可荫蔽臣等后辈儿孙,这方才让臣等一家入朝为官,为皇上分忧。”

光武侯就差没指着魏国舅的鼻子,直接骂道:“你一个乍然富贵的泥腿子,哪里知道大家世族的底蕴。知道什么是荫封吗?就是家中不必有个当皇后的女儿,也能顺理成章让儿孙世代受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