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抚琴探案录(325)

作者: 贺心渔 阅读记录

他是少有的这时候还能进入宫廷的外臣之一,这还要多谢黄义滨黄大学士关照。

自从和崔四娘订下婚约,周浩初一改之前的窘迫,仕途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到不是同僚们知道他即将做崔家的女婿,害怕遭到报复巴结于他。

周浩初对于迎娶魏国公堂妹的事是这么想的:自己虽然问心无愧,但到底是门不当户不对,有高攀之嫌,自己若是再逢人就讲,未免给人以得意忘形、不稳重之感。

而崔绎那边暂时也不想大肆宣扬,婚订得十分低调,知道这事的人并不多。

得益于上司黄义滨的提携推荐,周浩初在订婚之后没多久就被带进宫中,到内书房担任教习,主要任务是和其他几个同僚一起给宦官宫人们上上课,教他们读书识字。

偶尔忙的时候也被征调,去西制敕房给翰林们打打下手。

私下独处的时候,他能感觉到黄义滨心中的愤懑,不用明讲,周浩初也知道背后为他出力的人是魏国公崔绎。

今天周浩初按照老时间核对腰牌进了宫,正要去内书房,便被匆匆路过的翰林院编修孙琮叫住。

孙琮已经年愈六旬,在翰林院编修这个位置上一干多年,脾气甚好,属于有名的老好人,他有些近视,眯着眼睛认了半天,才道:“原来是小周啊,正好,你跟我去西制敕房,上头说又有几道诏书敕令急着要拟,你来帮我起草。”

起草圣旨是翰林们的特权与荣耀,通常不会假手于人,周浩初以前进西制敕房不过是帮着洗笔研墨,趁机在旁观摩学习,但因为地动,孙琮等人昨天已经忙了一整天,又是罪己诏,又是罢免首辅,还有免税赈灾的一系列圣旨,所有人都忙得头晕眼花,孙琮有些神经衰弱,几乎是一宿没睡,这会儿走路都是飘的。

周浩初跟着他来到了西制敕房,侍读学士蒋文渊已经在等着了,前文说过,这蒋文渊膝下有二女,长女获封婕妤,是后宫嫔妃中颇为受宠的一个,次女嫁给了康宁侯世子。

孙琮和蒋文渊打了招呼,正要带着周浩初进房去做事,不料蒋文渊看到周浩初怔了一怔,道:“等下,孙编修,今天的圣旨你自己拟就行了,不要带其他人进去。”

孙琮怔了一怔,点头听命。

周浩初有些尴尬,见过礼,赶紧退了出去。

这边既然没事了,他还需去内书房,一边走一边犯嘀咕:不知又出什么大事了,这道圣旨需要保密,难道是哪位权贵要倒霉了?

第171章 报信

周浩初往内书房去的这一路上,但见冷冷清清,统共没遇上几个活人。

这也不奇怪,刚闹过地动,宫里的不少房舍出现了开裂坍塌,往日里到内书房上课的宫人们这会儿大多被各自的主子支使得团团转,没空来充实自己好向上爬。

理解归理解,不知是不是因为刚才被蒋文渊驱赶一事,周浩初始终觉着有些不踏实,左顾右盼,心里很不得劲儿。

等到了内书房,果见稀稀拉拉只来了十几个宦官。

能获准来内书房读书的,都是年纪不大,得到贵人宠信,在这后宫近万内侍当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已然稍有根基,读书明理之后说不定很快就会大用。

对庶吉士们而言,这就是眼下能拿到手最好的活儿了,周浩初不敢懈怠,见别的教习已经在上课了,便先在外间屋等着。

过了一会儿,里头讲课的那位停了下来。

来听课的人少,加上被地动闹的,后宫上下全都人心浮动,他大约觉着有些意兴阑珊,简单交待了一下,出来和周浩初打了个招呼,算是把接下来的课交给周浩初了。

周浩初如往常一样,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走进屋去。

他对内侍不存偏见,也没有抱什么投机钻营的心态,大约正是这种平易近人且一视同仁的态度,宦官们若有不解之处都喜欢向他请教。

今天亦是如此,周浩初一进来,就有几个拿了课业本子给他看,周浩初接过来逐一点评几句,给予对方鼓励。

“周大人,奴婢想练字,抄录了《格古要论》的序章,您给指点指点吧。”

说这话的是个十四五岁的小内侍,常来内书房听课,周浩初瞧着面熟,知道他姓江,在司礼监伺候一位老太监,大家都喊他小江子。

小江子人很机灵,也用功肯学,周浩初对他印象很好,随手接过,翻了翻,就要弯腰拿笔,准备帮他圈出来,哪知道小江子借着身体遮掩,突然塞了个纸团到他袖子里。

周浩初愕然抬头,瞧见小江子正拼命地冲他使眼色,并做了个无声的“崔”字口型。

周浩初心中一凛,赶紧低下头,装作若无其事地点评了几句,手缩到袖子里攥住了那个纸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