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72)

作者: 烟云一盏 阅读记录

“贫道明白了,那今日就不讲经。”

李馥:……

卢大扑棱蛾子一定有哪里不对。

“既然不讲,那七娘就先说七娘的事了?”李馥试探了一句,见卢齐物没有二话,便一股脑拿出了自己写好的小短文,要求他按照横向的模式、完全还原上头符号的制版,将这篇文章刊印在下一期的马球消息上。

卢齐物只是扫了一眼,又问了几个和符号有关的细节问题,就直接一口答应了下来,问都不问李馥的目的。

“这个栏目今后可以常设,我这次就留个笔名吧,再加一句:如果有读者对文中提到的计算方法感兴趣,可以来信与作者探讨。”李馥又补充道,“信就寄到你们景龙观吧,以后也要劳烦卢真人带进宫来。”

卢齐物又点头。

李馥得寸进尺:“对了,圣人最近并不管你们出的内容吧?”

卢齐物摇头:“圣人太忙,这种小事,本就烦不到圣人面前。”

李馥:“这就好,没有审查制度就是自由啊。”

卢齐物:???

李馥表示自己并没有在影射什么。

卢齐物走了之后,李馥开始翻看他给她带来的一叠《马球消息》。因为国孝的缘故,马球消息在阿翁去世的那段时间内停刊了很久,直到最近才恢复刊印。而且复刊的第一期,就是一整张完美复制叶法善叶天师手书的、为阿翁祝祷冥福的青词。

——据说这一期销量极好,就连不识字的百姓都拿出闲钱来买了一期,李馥一问,才知道被他们买回去的报纸,都被供起来镇宅了。

很好,景龙观开发了新业务,难道是他们观里的平安符卖得太贵了么?

卢齐物:……只是因为家师的手书,有钱也买不到。

李馥大略翻了翻近来的新鲜事:边境的战事挺顺利,降而复叛的几个部落被薛讷和王晙两位将军打得丢盔卸甲,不知是谁为此写了一首诗,李馥还记得唐朝的边塞诗写得挺好,这首却不怎么样,大概是关系户吧(岐王李范:不怎么样?!);洛阳那边有轨马车好像建起来了,长安城里也有人得到了消息,肯定是翰林院的文词待诏的某某某,特意写了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愿意去书馆的读书人越来越多,第一批宫里的珍本也被刻版印刷,现在去书馆就可以看到,这下可没人能说书馆里的书都是些没格调的版本的怪话了……

突然,李馥在角落里发现了一则有关长安城中的悲田养病坊屋舍单寒,恐怕不能抵御严冬大雪,需要加固修葺,现向好心人募集善款的短文。

悲田养病坊……若是李馥没有记错,这好像是朝廷和道观、寺庙共同维护的半官方济贫机构?

李馥眨了眨眼,决定向皇后殿下打个报告。

搬进四方馆之后没几天,也许是在这里受到的照顾确实更好的缘故,姚崇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

姚相公不顾医者的阻拦,在身体刚好了一些之后,立刻回到中书省复工,把李隆基和源乾曜都感动得眼泪哗哗的。

姚相公回到中书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前段时间中书处理过的文书通通拿出来过目了一遍,这也是常规操作,所有人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圣人今日又在兴庆宫办公,姚崇人在大明宫外朝,他从刚才过目的文书中抽出几份,命人备车,向大理寺刑狱去了。

另一边,李馥因为知道了悲田养病坊的事,正拿着那张马球消息,一板一眼地和王皇后说起宫中募捐的提议:“殿下,马上就是隆冬腊月,若是再有一场大雪,悲田养病坊的屋子可能就不是不能御寒的问题,而是要塌了呢。”

王皇后果断回答:“这是积攒阴德的好事,万安说得对,此事由宫里来办,也是为先帝追福的意思。”

皇后支持是好事,但李馥总觉得,她的出发点怎么比她这个出家人还像出家人呢?

算了,这也许只是这年头人都比较迷信吧,宫里人尤其。

第34章 水泥

上次卢齐物进宫, 说起话来更加谨慎小心, 还再三表示, 此前有关万安公主的话都是自己失言,皇后殿下请千万不要再问了, 家师不让说。

王皇后一听这话,心里对李馥“有来历”的猜测更是没了边。现在李馥出家后第一次求到她面前,她一听,发现竟又是这样一件行善积德的事。

王皇后已经决定了,这件事就由她亲自来办, 而且不管李馥提出什么要求, 她都一律满足。

于是李馥还没来得及说什么,王皇后就雷厉风行地和陆姑姑敲定了向皇帝打报告、向宫中各位妃嫔募捐、通报内侍省派人去宫外和京兆府合作, 搞工程施工以及物资分发等一应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