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58)

作者: 烟云一盏 阅读记录

他现在还能回想起崇义队在最后时刻翻盘时,自己的心脏都快跳出腔子里的感觉。

所以西京小报他也期期不落,全都集齐了。

比起字字精炼的马球消息来说,西京小报行文粗鄙,纸张印刷的质量也不好,时而还混杂着不少胡人文字和简化的别字,主要内容除了对那场赛事之后,各个球队、球员的跟踪报道之外,就是一些半真半假的市井怪谈,以及“西市某某处近期新到波斯嵌宝弯刀一双、雕鞍十副,欲购从速”之类的宣传。

杜钦若家中是岭南的大地主,他们家虽不经商,却有几位经商的亲戚,他也由此对一部分胡人文字有所了解,于是一眼就认出了西京小报的胡人背景。

像是从前从没人想过,可以定期用印版制作大批印刷好消息的字纸贩卖一样,一旦有第一个这么干的人出现,所有人便立刻都看明白了这件事中的好处。

不过,有《马球消息》和《西京小报》,一上一下瓜分了长安城中所有识字的人群,其他还想分一杯羹的人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件事他们已经插不进手去了。

杜钦若的同僚给他递来最新一期的《马球消息》,这是他们从西馆那边截留过来,先让自己人饱饱眼福的,算是他们中一项心照不宣的福利。杜钦若飞快看完,对其中讲到皇城和部分里坊开始修路的消息多注目了一会,才略有些遗憾地放下了飞书,与几位同僚一道转身向书馆内自己日值的地方走去。

原本按照杜钦若的财力,他不仅可以借助在书馆的便利一期不落地看完《马球消息》,更大可以直接买下。不过,因为他的同僚大都是囊中羞涩的贫苦学子,他虽没有刻意隐藏家资的丰饶,但也不想次次都买,显得自己过分特殊。

即便没有这项福利,在做过一段时间之后,杜钦若也觉得在书馆当馆员是件不错的差事。

东馆是向所有人开放的读书之地,因为这里的书籍全部采用了新式的蝴蝶装,一本本书册竖着立在或新或旧的书架上,一列列书脊上的书名一目了然。

杜钦若闻着书页和松木的清香,看着令人心旷神怡的排列,发自心底地觉得,只要亲眼见过书馆中的布置,任何一个有余力的读书人都应当知道,什么才是理想中书房的模样。

东馆中除了几排还并不十分满当的书架,就是一张张宽阔的长桌,这些笨头笨脑的胡桌胡椅,使书馆中平添了几分朴实的氛围。书桌边的人大都是贫寒打扮的年轻学子,但也有面色愁苦的中年人,他们在这些粗笨的桌椅上坐着才更加自在。

在此之前,他们也许因为种种原因而接触不到这些足够丰富但也十分基础的书籍,但在书馆开门之后,他们的日常就改变了,杜钦若已经认得其中的几张面孔,他知道,他们只要一有时间,就一定会来到书馆读书。

如果他们还有点闲钱,也可以在书馆内以一个十分便宜的价格,得到笔墨和纸张的供应,从而将值得抄录的部分带回去时时诵读。

此时书桌边的人数不多,杜钦若见此,便起身走到另一侧的工作台那里,加入了另一位同僚熟练的改订蝴蝶装的工作中。

比起清闲的整理书籍、注意前来读书的人不要损坏图书(几乎没有必要,来这里读书的人对书籍的态度几乎是诚惶诚恐的)或是为他们解答问题(真的都可以看吗?)、提供抄书的笔墨纸砚,杜钦若更喜欢这边动手的工作。说起来,现在书馆更加繁忙、也更加重要的业务,其实还是对从京中各处源源不断送来的旧式卷轴的改造工作。

因为这一项工作需要认字,所以大多还是交给他们这些识字的馆员进行。

杜钦若早经过了相关训练,此时应付起这些并不是珍本的书籍已经得心应手。只见他飞快地按纸张接缝将卷轴一段段分开,又查验过每张纸的完整情况,将它们小心地叠好、排列、对齐、压紧。之后,他从书箱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制式封面,比对过大小之后,又做出恰当的折痕,之后便可以仔细地将书页一页页黏在封面内侧的中心附近。

粘好的书册需要放在镇石之下压紧,待晾干压平之后,才会进入下一步裁边和写书名书脊的流程。

杜钦若平稳地完成了半日的工作,他意外在改订的书籍里看见一本算学笔记,因为有部分图例的缘故,他在仔细研究之后认为,这本笔记就是写书人的原本,而非倒过几次手的抄本。他记下这本笔记的信息和送来的主人(姓王,住在丰安坊,估计不是富贵人家),打定主意要在原主取书时和对方见上一面,觉得烦恼自己已久的问题也许就能出现突破的曙光。并且如果可能,他还想说服对方将这本笔记送交书馆制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