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419)

作者: 烟云一盏 阅读记录

“可是谁知道,反贼就在御座上坐着呢。”永昌公主似笑非笑地看他。

“是啊……所以说,如果我轻易将这件事办完了,阿耶要么是恍然大悟之后揍我一顿,要么是恼羞成怒之后揍我一顿。”李嗣升哀怨地回头,“……怎么看,我这顿揍都跑不了了。”

李嗣升又转过去面对夕阳,忍不住长吁短叹:“……我看小七这次没有太气着他,可见七妹就是七妹,到时候还让她来安抚阿耶,想必我就不用挨打了。”

“都快当圣人了,你还担心这个?”永昌公主用一种奇异的眼神看着他,“殿下纯孝,我今天算是信了。”

“……别这么叫我。”李嗣升忽然一把摘下头顶的草帽,咬牙切齿地给自己扇风,“这短命的差事……我真的觉得我干不来!二姐!”

“事已至此,你想干嘛?!”永昌公主警惕地看着他。

李嗣升的语气越发苦大仇深,只是表面上还维持着自己的从容风度——毕竟快当圣人了,形象还是不好太垮的,“都说了是短命的差事,都是你们扔给我的,而且我早说了,承认自己不是全知全能一点不丢人……我想干嘛,我想自救!你们有一个算一个,都得帮我!”

永昌:???

本朝也不是第一次办禅让大典了,单只说当年的先帝,就禅位过两次,一次是请母亲登基,另一次则是将皇位让给儿子。前一次基本属于被逼,也可以叫做改朝换代就不说了,后一次禅位距今也不过三十年,典章制度还在那里,既然当今圣人铁了心要禅位,拿起来就可以直接用。

忙着准备禅位大典的时候,所有人都不免回想了一番当今至尊的英明神武,试想我大唐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文治武功,登基之前,便有拨乱反正、重立清明的壮举;登基之后,更是夙兴夜寐,兢兢业业,一改诸武乱政以来之颓气,钦明启运,虽无肇纪立极之名,却有重整乾坤之实;更兼辟土斥境、威强敌德,愍民惠礼、刚柔相济,圣文神武,绝无过誉。

甚至于两代交接,都无有国朝以往兵刑之动乱,仅有庶人李瑛,也是罪止己身,自请去位,之前盛传所谓有心以偏爱立储云云,随着储位归于忠王,也早已被证明是无稽之谈,如今更有禅让之举。如此父慈子孝、君明臣贤,岂非三代之治重现于今日乎?

在这样的氛围下,如今已经升格为上皇的李隆基退位了。而新登基尚未改元的新圣人李亨陛下,在东宫的位置上就素有孝顺稳重的名声,所有臣子们将上皇和他的梨园子弟送往兴庆宫之后,也打点精神,开始接受新皇帝的领导。

换皇帝之后头一年,一切相安无事,等到来年改元至德之后,新圣人的动作就渐渐开始大了起来。

先是,他开始从地方衙门中已经成为常设的主管商户的司曹入手,在户部之下,新设立一个主管商业的部司,要将天下的商户和商家的管理彻底正规化。

甚至圣人还明明白白地说了,这个部门的用意,就是要控制如商盟一般影响力遍及全国的商家,限制他们的能力、收编他们的爪牙,让他们不能动摇大唐的经济,而只能为天下人服务。

这个动作太大,群臣原本很担心激起民间的反弹,因 为他们多多少少都知道,商盟不仅已经和民生息息相关,同时在朝廷中潜藏的能量也不小。新圣人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他们这些人可是知道轻重的,这一个不好,恐怕就要引起大的动荡!

于是乎,这时候就有不少人跑去和上皇说这件事,上皇果然也觉得,事情是该做的,但皇帝还是操之过急了!

就在上皇和一干忧心国事的老臣,准备出山替不成器的晚辈收拾烂摊子的时候,出人意料的事又发生了,商盟竟然派出人来,主动向朝廷献出了如何收编自己的章程!

这就让他们开了眼界了!

都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在朝廷面前,商盟能量再大,最后当然免不了一个被收拾的下场,朝廷现在踟蹰不前,不过是怕打烂了瓶瓶罐罐罢了。不过大形势聪明人都懂,但是事到临头,连挣扎也不挣扎一下的鱼肉,他们还从未见过!

不仅不挣扎,他们还主动把自己往案板上送!

到了这个时候,在兴庆宫里的上皇已经明白了点什么,而大明宫里的新圣人就不知道是真傻还是装傻,已经兴致勃勃地将这件事就这么按照“鱼肉”递上来的方案,改了改名词意思意思,就发下去让所有人照办了!

而在这种有些诡异的气氛中,真正的大佬还在观望斟酌,下头的人不明所以,只是按照吩咐做事,原本千头万绪的事,就这么一步步做了起来,而也确实没有引发任何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