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396)

作者: 烟云一盏 阅读记录

高力士一个字没提太子,但他又什么都说了。

“哗啦!”又是一声瓷器破碎的声音。

“吾儿养在深宫,此事当和他无关……”皇帝还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知道按照他现在对儿子们的监控,太子几乎不可能绕开他、主动和宫外的王毛仲策划什么事。但他言语之间,却已经确认了这里“有事”。

“都是奴子妄为!竟敢离间天家骨肉!”压抑着愤怒的声音,从高力士的头顶响起。

高力士以额触地,知道这就是圣人对此事的最终定性了。

“右监门卫大将军高力士!朕命你查清禁军中葛福顺一党的所有将官,准备好人手,朕要先将他们一网打尽!”

“切记,在动手之前,绝不能走漏半点风声!”

“是!”高力士,不,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上柱国、渤海郡开国公高力士,伏地应诺之后,恭敬地起身行礼、领命而去。

就在开元十九年过去之前,便如平地惊雷一般,长安城中发生了一件大事。

圣人命右监门卫大将军高力士、左监门卫大将军杨思勖,将龙武大将军葛福顺,及其部将唐地文、李守德、王景耀、高广济等人一举拿下,就地解除他们身上的将军之职,并一一贬谪于边州。

不久,圣人又将开府仪同三司、霍国公、太仆寺卿王毛仲和他的四个儿子一同下狱,不经大理寺、御史台,便直接下诏定下了他的罪名——怨怼。

从皇帝下达的诏书看,王毛仲恃宠而骄,身为天子近臣,不仅不在朝廷改革考成法一事中主动为君分忧,让他的几个儿子遵从朝廷法度,还在天子优容其子之后心生怨怼,口出怨望之言。正可谓是“在公无竭尽之效,居常多怨望之词。迹其深愆,合从诛殛;恕其庸昧,宜从远贬”。

曾经煊赫一时的霍国公府被满门贬斥,年后便将遣使押送上路。

往日,王毛仲他们得势之时,确实互相守望相助从不避讳,尤其是龙武功臣之中,出身低微之人占据了多数,骤居高位,行事张狂的人便更是不少,而他们又往往互相包庇,即便是治理下属甚严的王毛仲,有时也不免要为自己这些不成器的老兄弟们出头,不那么讲理地揽下一些事来。

再加上,他受天子信赖太久,常年保持着当年出身微贱时的习惯,对自己的言行一向从不注意——比如当着高力士的面,大放厥词,说自己的儿子当为三品这样的事,也是他自己干出来的。

但是,若说他身为太仆寺卿、天子闲厩使,在这些年只是在官位上尸位素餐、寸功未立,那又显然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太仆寺和天子闲厩之下众多马场、牧监,在他在任期间,军马蕃息、管理严格,不仅马匹数目翻了数倍之多,更是因为他治下有方,无人敢于中饱私囊,每年的草料钱都有所结余,是朝中有名的吏治清明的衙门。

当王毛仲踏上贬谪之路的时候,他的好友兼奶兄弟、国子监博士梁令瓒特地来送他。

“先是葛福顺,后来又是你,再联系到你们身后的龙武功臣一系几乎被彻底清洗的结局……即便是我,也能看出来,圣人在诏书上写的‘怨怼’只是一个幌子,这件事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你们仗着有功横行多年,甚至于互相勾结……到了今天,终于彻底失去了圣人的信任。”

在王毛仲待罪的时候,梁令瓒不是没有尝试过为他活动,但是他虽然通过一些门路接触到了某位大官,但是越是深入这件事,他就越是明白,这次的事,王毛仲只是得了一个贬谪的结果,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

梁令瓒为王毛仲倒了一杯美酒,长安的石冻春在扬州尚且很难喝到,更别说是远在岭南边郡的瀼州——那正是王毛仲将被贬谪的地方。

梁令瓒:“往大了说,你们这是结党营私,图谋不轨;往小了说,你们也是公器私用、目无王法。”

更何况……

“更何况,和皇太子妃交游无忌,俺那个儿媳妇的脑子,大概是被驴踢了吧!”王毛仲端起酒杯,清冽的酒液化作一道弧线,尽数倒进了他那张被虬髯包围的巨口之中。

“哼!治家如此,这都是跟谁学的?!”梁令瓒先是气愤地吐槽一句,紧接着又眉头紧皱,“我一直觉得这件事十分不对……老王你老实说,这背后是不是有人在算计你?”

梁令瓒此言,和朝中绝大多数人对此事的认识并不相同。但是王毛仲乍一听闻,却大大咧咧地点头,“当然,俺这是被人阴了。”

“要不然,虽然俺那大儿媳妇和太子妃从前就认识,但她们也不会特意选在宫宴那天私下说话。后来俺虽然没机会问,但是俺怀疑,这件事是有人在背后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