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390)

作者: 烟云一盏 阅读记录

王训点点头,“但我有信心,”他笑了起来,“就当我自不量力吧,”他说,“边军中的事,我会做我能做的,就从即将到来的这场大战开始……”

“七娘,你是个奇迹,那么我总要证明,我能配得上你。”

王训认真地看着李馥,他的眼睛也亮闪闪的,像是一双会发光的宝石——他是如此年轻英俊,又意气风发,他认为,他只是在如实述说自己面前那人的闪耀,殊不知在那人的眼中,他才是那个举世无双的珍宝。

他们让彼此都更加耀眼。

李馥忽然很想亲亲他。

他们交换了一个湿润的吻。

开元十五年九月中,吐蕃大将悉诺逻领兵五万,进犯河陇。河西陇右节度使、判凉州都督事王君毚提前得知消息,当即率领麾下六万骑,并吐谷浑、回纥、契苾等蕃骑,与安西大都护杜暹联合发兵,在吐蕃人进入河陇之前便将他们拦住。

大唐和吐蕃在青海西部交战,交战之后,吐蕃溃败,大将军悉诺逻率领残部退往大非川,此时天降大雪,青海结冰,王君毚和秦州都督张景顺从冰面过湖出击。

此时,悉诺逻大部已经度过大非川,辎重和疲倦的士兵还在青海边,河陇士兵俘获羊马数万,其余辎重不计其数。

但是唐军的脚步并没有停在这里。

他们修整之后便同样度过大非川,控扼乌海,兵锋直指,正是吐蕃人的都城,逻娑!

第162章 各自的大棋

大明宫中, 李隆基在接到西面传来的捷报的时候, 他正在和突然来找他的李嗣升, 不, 是现在已经改名李玙的老三说话。

皇帝不知道他三儿子突然抽了什么风,说是来给他送喜糖吃。

首先, 喜糖是什么玩意儿?是有什么朕不知道的喜事?然后,这奶味的软糖味道是还过得去, 但是粘牙,下次别送了,不爱吃。

倒是水果味硬糖还可以,非要送的话下次送这个。

“……是因为妹妹的喜事,觉得阿耶应该尝尝看。”

哦,说的是宁亲定亲的事吧?他们同母,想到这里却也寻常。

“豆卢九郎也是自家亲戚, 你们小时候是不是还见过的?”李隆基随口一问,就见他三儿子脸色不大对, 但他也不打算问, 想来也是一些小时候鸡毛蒜皮的小事。他还记得那时候豆卢建被小七怼得差点哭了, 可见是个老实孩子, 和八娘在一起不会辱没了她。

李隆基还想说两句, 却见这时候杨思勖快步走进来, 手上还捧着一份奏疏,一看就是有事的样子,于是李隆基大手一挥, 就让老□□下了。

不久,告退的忠王李玙,就听见身后的书房里,传来皇帝毫不掩饰的大笑声。

“哈哈哈哈,还没打到逻娑,吐蕃就已经求和了?他们还主动送上了悉诺逻的人头?好!自咸亨年间大非川之败起六十年!文成、金城两代公主和亲,他们依然不肯款附,今日再求和……”

“无论怎么说,这次机会不能放过,几位相公都知道了吧?走,去延英殿!”

吐蕃的事暂时没有结果,但是在连接河陇和吐蕃的关键道路上,眼下都是由大唐的军人们把守。可想而知,即便朝廷同意了吐蕃人的求和,这些吃进去的地盘,也不会吐出去的。

不过考虑到吐蕃地处高原,由下而上的仰攻本就费时费力,高原上也没什么出产,长期作战对于后勤的压力巨大等原因,朝廷最终恐怕会接受吐蕃人的求和,只是在这些已经占领下来的土地上安置大唐的军队和百姓、以及亲附大唐的其他部落,彻底扼杀吐蕃人那颗蠢蠢欲动的心。

对外形势一片大好,皇帝看着吐蕃赞普这个“外甥”送来的言辞恭谨的国书,心中志得意满,在发布了一系列封赏之后,他忽然觉得自己的人生目标已经实现大半。

突厥、吐蕃、南面奚侗叛乱,曾经在天后一朝时失去的土地,如今都在他的手中靖平,大唐再无外敌;国内歌舞升平,朝堂上虽然因为选官改革的事有些吵闹,但是这些事终将在他的意志下顺利推进。

可以想象,他的治理就将这样一直顺利下去,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但是,当志得意满的皇帝将视线移回宫廷,移回身边,他却忽然发觉,自己虽然将大唐的局面推向了盛世,但是自己尚有一个心病未能得到解决。

那就是,继承人的问题。

他今年已经四十三岁,太子李瑛也已经二十有三,他虽然对这个儿子说不上十分满意,当年立他为太子时的激动也已经记不起来了,但是太子并无大过。他若是不想换太子,就该考虑如何将太子改造得更让自己满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