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380)

作者: 烟云一盏 阅读记录

所以他是真的消极怠工,带着武惠妃的人和这里的人喝茶聊天去了,实在给李馥他们省了很多事。

现在武惠妃问他有

没有看见什么?他确实想实话实说,说真是不好意思,除了最后一次实在不能装睁眼瞎之外,他真是什么都没有看到,什么都没有听到。

但是惠妃娘娘眼下这么问,也不可能是没有目的的,他伺候娘娘这么久,还能不知道,她现在这个脸色,就是说她非常需要,有人能看见什么、听见什么,最好是和她看见、听见的一模一样,这样,她一会在圣人那里,腰杆子才能更硬一点!

于是,善解人意的牛总管便道:“……嗯,好像是看见了一些,可能是光,是光?对,就是光!那光是红的黄的白……黄的!可能还有声音……娘娘您看是仙乐还是什么,哦,对,那就是仙乐!”

正在牛贵儿和武惠妃紧张地对台词的时候,李馥已经改头换面,背着事先准备好的小包裹,和同样改头换面的扣儿一道,从骊山脚下钻了出来。

“啊!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李馥诗兴大发。

第158章 两年

站在太极宫广运门外, 李林甫看着几年未回的长安城, 顿时百感交集。

如今是开元十五年,离他开元九年上任将作监少匠,被派到各处深山挖矿已经有七年的时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七年时间里,他竟然一次长安城都没有回过。

但如今,他李林甫,总算是回来了!

站在将作监独立占据的里坊之外,李林甫发了一会呆,不过他虽然不怎么认得将作监衙门里的人——废话, 刚上任没多久,做完上岗培训就进山了, 原本认得的人也都不知道去哪了——但是别人却认得他。

很快,一身紫袍, 赐金鱼袋的将作监主官李元纮, 从里头亲自出来,对李林甫行礼问好, 打断了他的思绪。

李林甫连忙回神,就在不久之前,这位比他年纪更小、资历更浅的少匠便已经接过了将作大匠李朝隐告老致仕之后的位置,正式越过他,成为了将作监的主官、朝廷上数得上号的金紫重臣。李元纮出来迎接他是对方修养好、为人谦虚,但李林甫可是半点不敢拿大。

双方互相致意之后,李林甫很快走进了正对着广运门的将作监衙门, 这里是将作监最早的地盘,但他们现在主要进行项目试验的地方,也就是真正重要的位置,早已经不在这里了。

“李少匠交接已毕,便要往吏部报道。我们共事多年,却未曾有相交的机会,着实也是一桩憾事。但今后李少匠便要在朝中任职,想必还有许多交往的机会,也并不急在一时。”李元纮说着客气话。

李林甫方才结束了交接,他喝了口茶,并未急着接话。

说起来,刚到矿山的时候,他也琢磨过自己能从什么地方入手,做出些成绩来好让圣人注意到他。但是,他在矿山里听了这么多年轰隆隆的开矿声、做了这么久冷酷无情的监工兼矿山安全总负责人之后,他总算是想明白了,自己若是不能离开矿山这个职位,那他若是想被圣人记住,除非作为一次矿山巨大事故的主要责任人。

这样还能让圣人烦恼一会,是当场砍了他,还是留到秋后再说。

所以,这次能够回到长安,回到中枢,甚至是作为一次改革的急先锋回到吏部,在别人看来,他只是消息灵通、豁得出去,在圣人需要一把替他改革选官制度的尖刀的时候,提出了一系列激进的建议,所以被圣人看中。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为了回到长安,他花掉了多少心血。

“……都是为圣人分忧。”李林甫笑得十分温和却又不失气节,这让李元纮露出几分意外的神情。

李林甫看在眼里,但他还是若无其事地说:“圣人有意于身言书判之上,另设一门专门为了技术官吏的新学考试,在林甫看来,这实在是再圣明不过的举动。”

“且林甫于将作监任少匠多年,私以为,这件事上,将作监本就是朝中最有发言权的衙门,也是最该支持此事的衙门。谁不知道,早在开元九年的时候,林甫和李大匠,便已经经历过最早的上岗培训,这次不过是推广到所有需要数算和专门知识的岗位上罢了,实在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那些坚持不允的人,不过是不肯让这些‘奇技淫巧’,夺了他们孔孟之学的名头;又或者是,自知自己尸位素餐多年,根本通过不了这些考试,所以才一力阻挠。实乃目光短浅、心思鄙薄之辈,着实不值一哂。”

“更何况,去年又有农官和医官的旧例在前,那些农学院里培养出来的生徒,他们经过考试便可为农官,不是也不必经过科举,不必写些经义策问?虽然说,那都是萧嵩萧左丞,为了收编那些民间商人而不得已为之的点子,但朝廷诸公不是也捏着鼻子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