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362)

作者: 烟云一盏 阅读记录

“碛南,设狼山、云中、桑干三都督,以苏农等十四州为云中都护府……”

“其上,立安北大都护府,统领云中、燕然两都护府,羁縻藩篱、控扼北疆!”

随着皇帝的话语,一旁的张说运笔如飞,如此大捷,他亲自抢了知制诰的活,明明已经是年过六旬的人,思维却丝毫不见滞涩,不假思索之间,一篇篇洋洋洒洒的诏书便挥毫而就。

“门下,瀚海大都督回纥承宗,将略称多,忠诚克著,顷膺边寄……宜增秩于中尉,仍制兵于外城。其余勋、散,瀚海大都督等如故……”

“又,门下,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山郡公王晙,智谋宏远,识量冲深,位列名卿,顷膺朝寄……”

“又,门下……”

在张说铿锵有力的朗诵声中,李隆基频频点头,直到最后,他又想起了什么,插言补充道:“对了,这次击杀敌酋的功劳是谁的?”

可能是最认真读过捷报的源乾曜立刻答道:“回禀圣人,是朝散大夫太谷县男,亲府左郎将王忠嗣。”

“哈哈哈哈,竟然是十六郎!”李隆基开怀大笑,“果然,他便有如朕之霍嫖姚!斩军杀将,锐不可当,此百人之勇也。御前奏对,吾知他才量不止于此,翌日,他可独当一面,为金吾羽林!”

“他既立下如此大功,非厚赏不足以酬功,除了散勋之外,当授以实职……他现在在河西军中?那便以他为河西节度兵马副使,至于统领多少人马,又屯兵何处,就让张敬忠操心去吧!”

张说素习兵事,也在朔方一线领兵多年,他听完皇帝的话,便建议道:“兵马使为方镇幕府军将,统兵权,任甚重……王郎将如今不过弱冠,以为一镇副使,拘束于节度之下,倒不如为一州正使。”

他捋着胡须,“……既然是河西之地,又素来有防备吐蕃之要,臣以为,不如将王郎将升为瓜州兵马使,既可独当一面,又有瓜州刺史以及河西节度中诸军照应,方才体现圣人提拔历练之意。”

源乾曜在一旁点头,他和张说不一样,是曾经见过王训本人的,看他更有几分对后辈的爱护。正如县令之中,附廓最惨;刺史之中,京兆最难一样,节度使本身就是一镇兵马的总统帅,而在节度使眼皮底下当兵马副使,日常要面对的,可能就不是兵事,而是更复杂的人际关系。

反而是看似权限更小一些的州一级的兵马使,却是一州兵马的直接领导,在这个位置上,他就不必束手束脚,是个能纯粹历练带兵之能的官职。

经过张说这么一提醒,李隆基也反应了过来,他点点头,“就如张卿所言,以亲府左郎将王忠嗣为瓜州兵马使。”

君臣商议已定,张说便又拟了一封诏书,而王训即将成为瓜州驻军一把手的任命就这么定了下来。紧接着,皇帝和他的宰相们,又开始讨论北面四镇联军回京受赏,以及太庙告捷的大致流程来……

开元十三年九月,随着远方的军队回到京城,凯旋仪式的各项准备也在礼部和兵部的筹备下完成了。

两个月前,在最后的大决战结束之后不久,李馥便得到了来自前线的消息。那时候她便知道,这场发生在草原上的战争很快就会结束,而大唐会以绝对胜利者的身份,将投唐部落一一分封在广袤的草原上,在那里设立大唐的羁縻州府,让所有部落首领,都成为大唐的都督、刺史、司马。他们将互相制衡、互相竞争,共同成为大唐北面的藩篱。

就像是当年,太宗皇帝做的一样。

“……听听她们都在喊什么,小七,你真该有点危机感的。”五姐一边优雅地嗑瓜子,一边不忘吐槽李馥。

身在承天门楼上往下望,宽阔的朱雀大街上,仿佛还带着沙场杀气的军队跟随着他们的主将,一点都不整齐地接受着城门楼上皇帝的检阅,以及被允许观礼的长安城百姓的欢呼。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在其中某位骑着枣红色骏马的年轻将军经过的时候,围观群众的欢呼声尤为热情一些,其中还夹杂着不少女郎的声音。

李馥耳朵一向不错,五姐都听见的话,她自然更是一清二楚。

李馥:“……不就是王小将军好帅,王小将军求娶么?我跟你讲,追起星来,更刺激的口号我都听过,姐妹们的心情我完全能够理解……真的,我的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还想凑个热闹、搞个灯牌什么的。”

“咔嚓咔嚓”,李馥也抓起一把瓜子开始嗑。

五姐优雅地翻了个白眼,“真无所谓就把你攥着我袖子的手放开,”她斜睨着李馥的左手,“还有,你拿的是八妹那边的瓜子,你最讨厌的特辣芥末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