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33)

作者: 烟云一盏 阅读记录

“……七妹,每次我都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李嗣升无力地说,但他还是接过李馥递来的骰子,扔出一个一点和一个四点。

“你们是不知道,玉真姑姑请的那些人在长安城里都有多大的诗名。他们的新诗一出,教坊、梨园、平康里处处传唱,我不过是帮他们的粉丝省点打听的力气罢了。哦,还有,多印几本才能传之后世啊,都散轶了多么可惜?”

李馥不知道大唐的诗人们是不是都脸皮太薄了,要么就是不知道还有雕版这么一回事,将自己的诗作整理成册送人这样的事,好像没有几个人做过(除了春闱前到朝廷各个大佬门前去投代表作,也就是“行卷”),更别说是拿出来卖了。这也就难怪即便是李白,留存到后世的作品也不过是他所有诗作里很小的一部分。

“虽然不知道粉丝是什么意思,但我好像听懂了,他们的诗集可以卖不少钱吧?”李嗣升又连得两分,李馥已经眼神死了。

“……你别想多了,这次是玉真姑姑的文会,她只要诗集做得好看、新鲜,给她的文会长面子,钱不钱的她肯定不考虑。”李馥紧紧盯着八妹的动作,希望能及时阻止她犯傻。

“可是不收钱的事物,怎么能让人觉得珍贵呢!”李嗣升同样盯着八娘,和李馥的意图刚好相反。

“……所以一定要收钱的,我也建议玉真姑姑收个成本价吧,不过还是要比一般的手抄本便宜不少,但也可以出个精装典藏本呢……”李馥一时出神,再回头就发现已经晚了。

“抬手无悔!”李嗣升又喊。

行吧,不管了,八妹你开心就好。李馥看着八妹再次自废武功,干脆连阻止的力气都没有了。

这一局双陆,李馥和八娘果然大败亏输。

……

李馥连跑几天翰林院,果然看见了在她的建议下新刻的雕版的成品。

李馥前几天已经骚扰过吴道子,让他先画出几幅玉真姑姑指定的人物画像来。人物白描算是吴道子大大的老本行,而那几位名人他也不是没见过,于是他当场一挥而就,还和李馥嘚瑟地吹嘘自己“画人物从不用粉本”,李馥结结实实夸了他几句,转身就将稿子拿给道院里真人们制版。

说到道院里的这群真人,他们在长安城中也是有名有姓的人物。

其中就有李馥曾有一面之缘的叶法善、叶天师,的弟子卢齐物。

和他师父一样,卢真人穿着一身一看就价值不菲的道袍,浮夸得好像一只大扑棱蛾子。不过他今日拿来在景龙观里制好的几块雕版以及印出的成品,李馥也就不计较他这身瞎眼的装扮了。

这年头,技术高超的木工如果不是在官府的匠户里,就是在大型的寺庙或者道观里。也就只有这些机构,才和雕工精湛的木工有长期的聘用或是包养合同。

而且他们还有逢年过节给善信发小传单或者小册子等等印刷品的经验,可以说是李馥知道的,除了官府之外最专业的雕版印刷人士了。

李馥看着手中印出的线画,画面上是一个长髯宽袍的老者,他面目疏阔,神情旷达,正对着江边柳树举杯自饮,正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吴道子说他来到长安之后,还特地向贺知章以及贺知章的好友张旭请教过书法,所以他对老师的形象把握得极为传神,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成名多年的贺太常,贺博士。

李馥倒是不知道传神不传神,她只是对画面的效果很满意,画圣大大出手不凡,在学习过透视之后人物和景物的分别更加凝练,雕工和印刷的还原度也不错。

李馥对贺知章这位留名语文书的大诗人多看了几眼,她暂时没机会见到本人,便看看画像长长见识。至于其他几张图像上的人物,据说也是现在名噪一时的名人,但她可就不那么熟悉了。

比如一对叫做范崇凯和范元凯的兄弟,李馥就完全不知道这两位是哪来的。她还以为吴道子也不知道这两位,但画圣大大听过名字之后眉头也没有皱一下,提笔就画,还和她解释说这就是今年同时登科的一对亲兄弟,哥哥范崇凯就是今次的状元,弟弟范元凯则是进士第十四名。他们两人最近在长安城中名气大得很,连他都见过他们几次。

不仅如此,这对兄弟还有点目中无人的毛病,吴道子说到这里就吟了一首诗,当场把李馥震住了。

这首诗是这么写的:洛阳纸价因兄贵,蜀地红笺为弟贫。南北东西九千里,除兄与弟更无人。

据说这就是弟弟范元凯写给他哥范崇凯的,因为兄弟两人是蜀中内江人,故而有“蜀地红笺”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