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222)

作者: 烟云一盏 阅读记录

说真的,他现在宁愿看自己女儿写的只讲事实和数据的计划书,也不想在一堆华丽的辞藻和用典中找天知道有没有、又有多少水分的实际情况。

“写了计划吧?拿来我看

看。”

李馥将写好的计划书和图纸一同交给她爹。

李隆基快速地翻了一遍,图纸上,那些冷冰冰但是整齐有序的线条,在很大程度上抚慰了他看奏疏看到吐的心灵。

“……先期样板房?样板小区?嗯,第一期计划做成这样确实可以了。”李隆基点了点头,“咦,你还知道围外四十九坊呢?那里确实空地特别多,就是因为当年隋帝规划大兴城的时候,就将地方画得太大了。”

好险李隆基只是随口感叹,并没有追根究底,否则李馥暑假到处乱跑的事实,可能就要瞒不住了。

李馥面色不变,赶紧将话题从这上头带过去。

“那将作监能做吗?产量够吗?人手够吗?技术不方便公开吧?房子是大事,质量要注意把关啊!”李馥的问题挺多,李隆基发现自己闺女在这方面总是特别现实。

“这些你就不用管了。”李隆基过河拆桥,他很快忘记了方才一闪而过的疑惑,转而顺着李馥的问题,推敲起这件事的可行性和意义来。

先做出一个样板房和样板小区,花销应该不大,而这些房子可以直接分配,或者以低廉的价格给年轻的朝廷官员使用,李隆基不是不知道,别说基层的小官,他朝廷里不少大官在长安都没房子住。

就是围外那地方远了点,但现在好像也有公共马车,而且那里地势低洼,房子若是建得不好,积水就是个大问题。

不过,李隆基又看了看手中的图纸,如果是用水泥来建,比夯土房子就要好得多了。

政府公房?这事可以有。

李隆基在心里点了点头,一扭脸就开始赶李馥走:“行了,事也说完了,我还忙着呢,你赶紧回去!”

李馥知道,她爹这就是决定要干的意思,她现在已经是小学高年级了,就不再和她爹比略略略,而是似模似样地行了个福礼,又一步三回头地补充道:“把小七画的图纸直接给将作监哦!他们从前用的图不是不行,就是不同师父带出来的流派都不一样,还是统一一点,所有人都能看懂的好。你看我这种设计图,该有的都有了,也足够简化,图例和比例都在一张图上bhbh……”

李隆基听得头大,“明白了明白了,”他挥手赶人,“哪来这么多废话啊?朕不会对他们指手画脚,真有这么好,他们自然会照办的。”

李馥一走,李隆基又将计划书看了一遍,让人抄了一份,和图纸一道送去将作监,之后就是看将作监那边对可行性有什么说法了。

处置完这件事,李隆基回到御案跟前,看见满桌子的奏疏又觉得头大。

他发现,自己已经更喜欢将作监以及李馥的计划书那样、条理分明、数据详实、就事论事的东西打交道了。

李隆基摇摇头,干脆自己找出一张新纸,将清理恶钱这件事的几个可量化的指标定了出来,又亲力亲为画了一个表格,将地点、时间和每一阶段的收缴进度、阻碍收缴的几个原因以及各自占比都列成了栏目。他没找来自己身处嫌疑之地的宰相商量,而是自己在斟酌片刻之后,便命人将表格誊抄清楚,亲自附在了给江淮诸位地方官,以及正在主导此事的萧隐之的批复里。

‘照着填!填完了朕再看你们都说了甚!’

简单的御笔朱批里,透露着皇帝不容置疑的决心。

在江淮的萧隐之,接到圣人批复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操之过急的事可能不好糊弄了”,但第二反应,又是“可别人也别想再给自己和宋相泼脏水!”

于是,斗志昂扬的萧御史,这就回书房奋笔疾书起来。

李馥回到万安观,继续抓她的教育事业。

义学的启蒙班刚毕业了一批,今年正好是开始第二批入学教育的时候。

赶在义学正式开学之前,李馥正在和她的人民教师一一谈心。去年年底的总结大会开完之后,再结合商盟那边的稳定生产需要的相关人才,她在过年期间又整理出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再加上最近画图的事,她发现如果今后想推荐人进入将作监,在义学里开一堂美术课或者说是绘图课也是很有必要的。

有一个公认的绘图规范,对于技术交流和保存都很有好处。

只不过,谈着谈着,她就发现尹善的状态不太对劲。

李馥表面没说什么,但是下一个就让瑟瑟进来和她单独谈话。

“善娘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李馥单刀直入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