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20)

作者: 烟云一盏 阅读记录

噌噌几声,李嗣升当先跑到李馥面前,他看了看站在一旁的豆卢氏,李馥对他点点头示意乳母什么都知道,于是他才兴奋地对李馥说:“七妹七妹,我觉得我们不用担心了,贺博士直接把书还给王十六了,还让他以后少看点市井里传出来的奇谈怪论!”

李馥有点吃惊,怎么,原来在贺知章这样的文坛大佬(是吧?他现在应当已经名声不俗了吧?)看来,这本书里的内容除了荒诞不经之外,也没别的问题了?

这岂不显得她特别小题大做?

不过小题大做好啊!小题大做就说明她不必担心自己吃喝玩乐的日常一去不复返,能够继续安心地过她想搞事搞事,想偷懒偷懒的美好生活了!

李馥笑得合不拢嘴。

此时王训走上前来,无情地戳破了兄妹俩傻乐的氛围。

“贺博士有暗示,让我回去把发出去的都收回来烧了。”他冷静地说。

李馥顿时又垮下了脸,李嗣升震惊地回过头去看他的好兄弟:“之前怎么不说?害我白高兴一场!”

王训摇了摇头:“那时候地方不对,你没看见,那时候殿下就在附近,我们说话他能听见。”

王训话中的殿下特指太子殿下,在大唐,只有皇太后、皇后以及太子才会被称为殿下,而亲王郡王是不被称为殿下的,所以虽然李嗣升身上也有个陕王的爵位,但和他其他几位兄弟一样,他们都不能被称之为殿下。

太子最近心情恐怕也不好,想到武惠妃即将临盆的事,李馥嘴角抽了一下。

随即王训又详细交代了贺知章和他谈话时的情况,当时,他被贺知章单独叫出去,先是贺知章将没收的书册都还给他,之后才语带深意地警告了他几句。再后来,他又盛赞他关于书籍装订的巧思,并告诉他,这种装订方式可能会被正梳理秘书省藏书的马太常,也就是两位为圣人侍讲的学士之一采用,用在重新整理的秘书省藏书上。

再之后,才是李嗣升从殿内出来,向王训追问方才的情况,而王训这才看见太子李嗣谦的身影出现在附近,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就站在那里的……

李馥听完事情经过,便觉得事情很可能不会停在这里,而是急速恶化。

比如,被最近特别不爽的太子二哥添油加醋地恶意告状……

李馥:“殿下手中有书吗?”

李嗣升不好意思地比了个数字,告诉李馥太子买了全集,王训在旁补充:“加价卖的,三郎原本不想卖,我们和殿下关系不太好。”

李馥对她三哥无语凝噎了。

“那也没别的办法了,”李馥想到昨夜的口干舌燥,痛苦地说:“继续干活吧?两位?”

为了造成所有记录都是差不多时间口述完成的错觉,再加上此事本就不能让更多人知晓,所有手写工作都是由王训完成的,听见李馥这句话,他下意识地转起了尚未恢复的手腕。

昨夜只在加油打气、听故事以及放风的李嗣升:“没问题!是要讲后续的故事了吗?还是还有更多的图要画?”

李馥和王训一起瞪他。

……

今日皇帝收到一个好消息,让他提前从东都洛阳回到长安的松州之围,已经被松州都督孙仁献顺利解决了。

区区吐蕃,屡屡降而复叛,还真当朕治不了你了!

这日来的忙碌告一段落,他想起近来都不曾亲自看望过即将临盆的武惠妃,也不知她近来夜间惊悸好些了没有,当即便动意去绛华殿看看。

这时候高力士进来禀报,说是太子求见。

李隆基有些意外,也许是年纪渐长以及被师傅们耳提面命的缘故,自从开元二年正式册立太子以来,他见李嗣谦的次数反而越来越少,见面时也不过说些过问学业以及勉励的套话。他点头让高力士将太子领来,又不免想到上次旬休,自己和上皇之间回忆往昔父子之间相处时光的情景。

李嗣谦垂首敛目,恭敬地走进皇帝的书房,李隆基一眼便见到他手上捧着几叠厚厚的字纸,想到李馥常做的事,他便以为是太子将自己的功课或是疑难拿来向他请教或是炫耀,嘴角不禁泛起了一丝笑意。

李嗣谦将手中的书册转交给高力士,在离皇帝还有一段距离的锦垫上先行了叩拜大礼。

“臣拜见圣人,圣人圣体万福。”

李隆基命他起身,又让他不必这么拘谨,心情甚好地等待着太子主动向他说起今日来此的目的。

是吟得了一首不错的好诗?还是在通读经史时有什么疑问和见解?又或者是最近发生了什么趣事,想和自己分享?想起李馥往常的作为,李隆基虽知道太子和女儿不同,但也不免心中有些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