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193)

作者: 烟云一盏 阅读记录

为了印这些书,曹慧娘还专门收购了一家这两年新兴起的印书铺子。铺子挺新,但盈利一直不好,看见曹慧娘扛着大把铜钱和绢帛来了,东家麻溜就卖了,将一众制版工和装订的帮工和掌柜的契约一并转让。

除了小学课本之外,李馥还在整理进阶课本。

因为卢齐物那边正在兢兢业业地挖道门的家底,李馥几乎隔一段时间就能收到卢真人那里送来的进度汇报。整理矿物和对应化学式的,整理化学反应和相关条件的,整理道门败类的街头骗术的内部原理的,李馥将这些内容挑选甄别,同时自己也做实验验证,之后才一一写进了新的教科书里。

生物的部分就只能靠李小三了,他上次被李馥一吓,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之前针对各种物产神怪笔记的批评已经写了一半,这下,他更是一边种地,一边将显微镜中看见的各种结构画下来,为李馥依然简陋的生物课本添砖加瓦。

其实这两门课,也是刚刚开始在义学后院的启蒙班里开始教学的,那里的孩子们都经历过一到两年的新式教育,才能对这两门进阶一些的知识有比较好的理解能力。不过他们年纪毕竟还小,所以李馥对启蒙班要求不高,现在有个基础的认识就可以了。

另外,景龙观那里还在进行医药,也就是卢齐物口中的“内丹派”的研究。医疗人才很重要,但那就不适合用读书做题的方法培养了。李馥打算暂时就让景龙观自己整理,等规范得差不多了,再将现在师父带徒弟的方式改成上大课,做实验。

至于物理的问题,则有一点复杂。

通过望远镜、热气球、水泥和混凝土这几个相关的发明和研究,其实将作监才是这个年代物理人才质量最高的地方,虽然有点完全偏科到应用上了。只可惜,掌握核心技术的都是一群工匠,而且皇帝还特别宝贝他们,唯恐出点泄密之类的事,可怜将作大匠韦凑一大把年纪,还要奋斗在管理的一线岗位上,据说几次给她爹打报告要退休都没被批准。

可见,如果想要依靠他们来普及知识、技术扩散,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边,则是义学这里。

在义学,物理课和百工课微妙地合并了,来旁听的大多是原本就有手艺的人,无非是想要仿效前人的例子改进出一门能赚钱的专利来,又或者是从梁博士这里学会几个现成的能省力的机关。若是按照读书人的标准,他们的学习动机严重不纯,但是因为攸关生计,他们反而一个个都学得特别认真。

据李馥去年出宫时候的亲自观察,她发现梁令瓒对这个现状还挺满意的。

他到底还记不记得自己是个四门学博士了?!白拿钱不干活也该有个限度!

李馥恨铁不成钢。

看着手边将作监送来的、“热气球已上天,猪上去了人还没”的纸条,李馥决定,给老梁一个发光发热、再次站到舞台中心的机会。

她想了想,亲自去找了她爹一趟。

梁令瓒结束了下午的大课,和身旁的尹昀说起自己已经提过多次的建议:“……你再考虑考虑,赚钱也不急于一时。以你的出身,这一代已是不能科举入仕,但其实举荐的道路还没有完全断绝。依照我说的,帮你在四门学里找一个书吏的工作,既能养活自己又能学到学问,今后再有些际遇,从此改换门庭也未可知。”

梁令瓒谆谆教导,一字一句都是为了尹昀好。

尹昀正想回答什么,却见不远处,一位京兆府的吏员谄媚地陪着一位官人打扮的人,径直向他们走来。

梁令瓒也看见了对方。

“竟然是位中使?是要

找谁传旨么?”梁令瓒从对方的打扮上认出了来人宦官的身份。

“可是四门博士梁博士当面?”还没走到跟前,那名宦官便满脸堆笑地说。

梁令瓒连忙行了个礼。

那位圆脸的宦官三两步走到他跟前,喜洋洋地对他说:“梁博士大喜!圣人传召梁博士呢,博士这就随某来吧!”

梁令瓒:???

不是,说走就走,这么突然的吗?

这位内监,您到底是为什么这么着急?!

梁令瓒稀里糊涂见到了皇帝,又稀里糊涂接下了皇帝给他的任务。

他回到四门学自己的公署,想了想这件事该怎么办。

皇帝问他知不知道热气球上天的原理,他老老实实回了知道,这次憋住了没给皇帝上课。之后皇帝又问他,愿不愿意在将作监实验的现场,给到时候围观的包括宰相在内的官员们讲解一下。皇帝怕他的大臣们没见过这个,问一大堆大惊小怪的问题,实在怪丢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