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175)

作者: 烟云一盏 阅读记录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反应的过程,就是原本有某些元素的物质失去了这些元素,原本没有这些元素的物质得到了这些元素;又或者是易溶于水的物质变成了难溶于水的物质、不稳定的物质分解成了稳定的物质、高能级的物质变成低能级的物质……参与反应的一个物质发生了变化,则相应的另一个物质也要发生变化。”

卢齐物以及他的师弟们:……算了算了,公主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自发进行的反应方向,是让高价态的物质被还原,让低价态的物质被氧化;是让高浓度的物质减少,而让低浓度的物质增多。所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而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我们想要的产物,有时不能通过自发反应得到,那么就必须反其道而行之,而孰能损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也就是说,我们道者的使命,就是努力研究,探索出‘损有余以奉天下’的人之道。”

“这就是这一支外丹派的根本道理。”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这也就是李老师为道门人士专门准备的改造版化学课大纲了。

李老师提纲挈领、一通胡说,场下听众若非已经自行研究了一段时间的化学应用,同时在他们仙逝的师父的各种暗示下,接受了李馥天人化生的身份,此时他们早就拍案而起了。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忍得很艰难。

李馥看他们一脸纠结的样子,只好再重复了一遍。

这一遍说完,也许是卢齐物他们无法可想,只好认真听的缘故,他们还真的有了点奇妙的感悟。

对于卢齐物他们来说,这几个月来,他们亲手实践过酸碱中和、制备氢气等等实验,对元素和反应的认识已经发生了改变,基本接受了化学书上关于元素划分和守恒的种种认识。只不过,他们还是将这门学问,当做一门应用上的“术”,而非“法”,更非“道”。

但在这个时候,他们却忽然听见了李馥对道德经的这一番解读,在觉得哪里都不对的情况下,他们竟觉得,他们新领悟的种种物质和元素的道理,嵌入进这个解读之中,不仅严丝合缝,还隐约指出了更深一层的道理!

有与无、有名与无名、能量和物质、天道和人道,难道竟然真的有这样一种理解方式?

太清祖师留下道德五千言,穷究天人奥秘。他们当道士的都知道,道德经里阐述了万物诞生、变化的道理,只不过因为后人一直悟性有限,只能做出各自的解读,而不知那是否是太清祖师的真意。

毕竟,“道可道,非常道!”

这样一来,他们现在在做的事,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这就是天道,这就是人道,这就是道者的使命吗?

一想到这里,卢齐物他们,胸中不由激荡起一种叫做使命感的冲动。

接下来的日子,李馥突然发现自己没什么好做的了。

各位真人和道长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不用李馥再说什么,他们已经抱着十二万分的热情投入到了挖掘道门典籍,将新理论应用在解读故纸堆的事业中去。

李馥除了叮嘱他们注意实验安全之外,好像已经彻底插不进手去了。

来到景龙观的第六天晚上,李馥在自己的二层小楼上长吁短叹。

穿堂风,透心凉。

“夜观星象,贫道掐指一算,以为今夜不宜早睡啊。”她神神叨叨地说。

“咣咣咣”,豆卢姑姑将李馥方才打开的窗子一一关上,只给她留了面前的一扇。

李馥一下就蔫了,“何必呢,姑姑?”她可怜巴巴地回头,“天气这么热,还不能开窗睡觉吗?”

豆卢姑姑给了她一个冷酷的眼神,又指了指唯一一扇敞开的窗户。

李馥明白姑姑只允许她开一扇窗的意思,她叹了口气,觉得自己在景龙观的日子眼见是越来越无聊了。这时候她忽然耳朵一动,决定下楼解决一下她从第一天晚上就打算解决的问题。

“姑姑来一下,”李馥对豆卢姑姑招了招手。

豆卢姑姑依言过来之后,她让豆卢姑姑先不忙着准备睡觉,而是跟她一起到楼下走走。

豆卢姑姑拿她没办法,只好跟着她睡前散步去了。

李馥拉着豆卢姑姑,一路走到了小楼背后。

那里是被竹林掩映起来的第三进院子,且原本才是景龙观为她准备的起居静修之所。

月光下,竹林的影子张牙舞爪,好似走入了鬼蜮。

“咳咳,”李馥突然清了清嗓子,“林子里的朋友出来吧,我已经看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