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157)

作者: 烟云一盏 阅读记录

所以,庞帆听过课之后,二话不说,就让他手下的小弟都跟他去旁听了。

就这样轮流听了两三个月,庞帆和他的小弟们,当真掌握了不止一门谋生的手艺。

这也多亏了他母亲在养病坊这里的工作,否则庞帆还不能心无旁骛地学习。

后来庞帆家的日子就好过了,马氏在养病坊帮忙包吃包住,省下来的用度再加上不多的工钱,他们母子二人的温饱问题就这么解决了。而他又正好赶上了两市商家招工的大潮。庞帆冷眼掂量了一段时间,又借助市井里的其他消息来源,终于在综合考虑之后,带着小弟们一同应聘了一家车盟的店铺。

庞帆现在在车盟里给人赶车,这也是车盟开始向平民的生意扩张之后多出来的活计。

因为平民家养得起车的是少数,长安城的车马行里,一直就有租聘驴车或是骡马的生意。不过车盟在整合了几乎所有车马行之后,因为四轮车的运力优势,他们也将这门生意改造了一番。

除了传统的租赁生意之外,他们在长安城中设立了几条线路,每日定时定点派大车在这条线路上来回拉人,每到几个固定的地点停车一次,每位上车的乘客收取的费用都不多,但能为往来的百姓省下不少时间。

换句话说,庞帆现在是长安城里一名光荣的公交司机。

不过今天不是他的早班,他才没有早早出门。

想到母亲马氏早早去了惠生院,庞帆见今天天冷,也不知母亲出门穿够了衣裳没有。于是他潦草收拾过自己,又将一锅馎饦通通倒进肚子,便出了门。

长安每座坊里,商铺作坊、酒楼客栈通通不缺,若是日常所需,其实并不需要去东西两市。只不过待贤坊这附近人口稀少,属于长安城围外四十九坊,从前庞帆在本坊,一直只能买到些坊民自种的菜蔬以及柴薪一类。

不过,因为能做的活计多了,现在这附近居民的日子都好过了不少,离庞帆家不远的安家便开了一家肉铺。但庞帆今日不想买他家便宜的猪肉,便径直出了坊门。

庞帆在隔壁坊里找到了一家衣裳铺子,他的工钱一旬一结,现在手里攒下的钱,足够为他娘买一件说得过去的袄子了。

庞帆和店家讨价

还价了几句,店家见他髭发文身的样子,原本就不敢十分开价,这时候略微还了几句嘴,便将价钱讲定了。

庞帆掏出钱结账,他看见店家还兼卖些针线抹额之类的小物,便又驻足看了看。

“这就是皂团么?”他指着一块用彩纸包裹着的长方形物体说道。

店家点头应是,又说了这皂团许多好处,说是这是他一个亲戚家买了方子自己做的,别看现在经营皂团的商家多,但只有他们亲戚家的用料实在,据说贵家娘子用来洗练净手的皂团,也不过就是多加了些名贵香药罢了。

庞帆在车盟见人用过皂团,是给他们这些赶车的洗换下来的“工作服”的。他知道这东西用起来有多便利,他眼前浮现阿娘搓洗得通红的手。

“多少钱?”他认真地盯着店家。

店家没来由地一抖,差点脱口而出的“十五文”瞬间就转了个调子。

“十、是免费送的!”

庞帆又不傻,他才不信。

“那就当十八文吧!我身上只有这么多钱了。”他将剩下的十几枚铜钱都放在店家身前。

店家喜出望外,又惊又喜地目送庞帆的背影离开。

庞帆回到待贤坊,没有回家,而是径直来到坊中东北角一座不小的院子前。

包括待贤坊在内的四十九坊地广人稀,坊中土地大多做了园林、耕地和祠堂寺庙,坊中空置的地方原本就多,这座院子,虽不知是哪家人家的,但早已经荒废良久了。

院子的院门没关,门边立着块木牌,庞帆现在已识得不少字,他勉强辨认了一会,发现果然是自己认得的“女子惠生院”几个字,木牌的最下方还写着“xx坊”几个小字(不认得,但肯定是待贤坊),小字上方印着一方朱红的大印。

今日大雪,待贤坊原本也冷清,但院门这里的落雪却被清扫得干干净净,庞帆还能听见院子里传来的说话声。

“庞家嫂子你说得对!咱们这里都是街坊邻居,谁还不知道谁了?那刘家的药篓子不放人,咱们就一起去问问他,他以为他每日吃的药钱要从哪里来?!”

庞帆听见这一句,脚下加快,几步就走到了院子里一座屋舍跟前,又一掀帘子,走了进去。

“阿娘可要儿帮忙?”他进来就喊,同时在心里盘算着今天有哪几个兄弟不上工,他出去溜一圈能拉起多少人来。

马氏一听见儿子的声音,再看他那个眼神,就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