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151)

作者: 烟云一盏 阅读记录

但这都是细节问题,李隆基并不多么在意,他在意的是,朝廷终于将商税从按照人头收取换成了按照资产收取,这绝对是一种进步。

目前看来,商税改革还没有冲击商人们做生意的热情,而且因为专利局的出现,近半年来,无论是买东西还是卖东西的人都增多了。

钱财流动起来之后,才会鼓励更多的生产,才能让更多人以更小的代价得到产品,现在两市的繁华就是明证。

李隆基又和宋璟说了两句相关的细节,不仅说到商税的问题,还提到商人招工一事的后续影响。

是否有充足的、能满足生产要求的人力,这可能是保障这一模式继续下去的关键。

对这一点,宋璟倒是很乐观,他是个标准的儒生,对教书育人、广施教化一向无条件推崇。他提到义学那边已经教出了不少速成的手艺人,他们很快找到了活计。宋相公百忙之中关注了西京小报上的招工广告,上头普遍反应如果有上过义学的,优先录用。

“好像是因为义学里出来的人更伶俐些,不只是教授了手艺。”宋璟并不是很确定。

“他们还教算学和识字。”李隆基倒是知道得更多,这里头毕竟还有后宫的事。

宋璟表示很震惊,没想到源汝明这么下工夫,他哪里来的人手?于是就这个问题,君臣二人又说到了后宫在这里的出力。

既说到了这里,李隆基才想起自己好像许久没有去仪凤殿了,他倒也不是故意,就是没事想不起来去皇后那里。

不过这次有正事,他想到皇后上次提过的惠生院,觉得这件事的作用比想象得要大,便让高力士派人去仪凤殿说一声,自己今晚过去。

“宋卿留下来陪朕用饭吧,”李隆基对宋璟说,“堂厨那边朕让人说一声,让苏卿不必等了。”

第68章 万安观故事会

仪凤殿, 王皇后接到皇帝晚上要来的通知。

皇帝许久不来, 王皇后接到通知, 心中也不是全无波澜。

这时,陆尚仪向她请示晚上要穿的衣裳首饰, 王皇后想了想,反而将心中一点波澜都压下去了。

王皇后对陆尚仪一挥手:“不必换了,我觉得这样就挺好。”她见陆尚仪还有劝说的意思,又道:“放心,我又不是要和圣人对着干, 他这次来约莫又是有事。”

就像几个月前皇帝跑来和自己盖被子纯聊天, 说了大半个晚上嗣一夭折了他和武惠妃都多么心痛,今后宫中急救培训的事一定要好好抓一样。

王皇后在心里翻了个白眼。

陆尚仪又小心翼翼地瞥了一眼皇后现在的脸。

王皇后立刻笑了, 她轻轻摸了摸自己的脸说:“这样不好么?”她对陆尚仪笑, “咱们今日就来个‘素颜’朝天子吧!”

对于她离开仪凤殿之后那里发生的事, 李馥一无所知。

她正忙着处理万安观的人事内务。

十天前, 尹善和她弟弟相认, 尹善从她阿弟口中得知自家后来的境况:在她这个“不祥之人”离家之后, 她家的境遇却未能因此好转,反而是她阿耶很快就不知得罪了谁, 因此被人陷害, 丢官问罪。于是,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瞬间败落,而没过两年,她的双亲双双离世, 阿弟无依无靠,被卖为奴仆,这些年辗转多处,在杜钦若上京之后又成了他的书童。

尹善一听她阿弟的遭遇,就知道他一定受了不少苦。

但她回来禀告李馥的时候,却并未对李馥说半句多余的话,只不过是提了一句现在阿弟的处境还算不错,她见过之后也就放心了罢了。

李馥就知道她是这个性子,她也不深究尹善的弟弟到底是不是“过的不错”,只要知道那位书童确实是她阿弟,她就直接带着尹善找到了高阿翁,让他帮忙看能不能将尹善弟弟的奴籍问题解决了。

高阿翁当时就答应了,他对尹善其实还有印象,毕竟这是他亲自经手给李馥挑的人。

而且李馥还因此知道了高阿翁的一件伤心事,原来,即便是以高阿翁如今的权势和地位,依然不知他幼年分别的生母,如今身在何方,又是生是死。

那时,高阿翁对着尹善,难得感慨了两句,“彼时,某也不过是和你离家时差不多年纪。因缘难得,这件事于某而言不过举手之劳,却也是为某的阿娘积些福报。”

尹二郎的事交给高力士,李馥和尹善都十分放心,她今日得了陈延年从他义父那里带来的消息,说是这件事已经办妥,于是她现在正让陈延年向尹善转达这个好消息。

“虽然奴籍是除了,但你阿弟年纪尚小,离能顶门立户恐怕还要几年。义父本打算帮人帮到底,为你阿弟在京中找一户殷实人家收养,又或是找一找你们家的远房亲戚。不过你阿弟却说,他和那位杜书生说好了,这段时间他还是呆在他那里。”陈延年对尹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