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103)

作者: 烟云一盏 阅读记录

豆卢建抽了抽鼻子,更想哭了。

李馥欺负完一直用实话扎她心的豆卢建,又看着她爹派人送走一直笑眯眯旁观的豆卢居士和表情十分哀怨的豆卢建,就准备不着痕迹地带着自己的人偷偷溜走。

只可惜没有成功。

“好好一孩子,差点被你欺负傻了啊……”李隆基幽幽一声,伸手摁住了李馥的头顶。

第47章 开个小会

李馥还是没有逃脱被她爹臭骂一顿的命运。

李小七十分不服气, 并在和她爹抢饭吃的时候多吃了一碗饭。

说起来, 李馥也有日子没来她爹这儿蹭饭了。今日若不是正好在九洲湖边上碰上她爹, 又正赶上豆卢建哭得稀里哗啦,她恐怕还不会被提溜来集仙殿这里挨骂以及陪吃。

吃饱喝足, 李馥想起自己来东都的目的之一,便问了问她爹有轨马车的情况。

早些时候,李隆基才刚心平气和地接受了“我的宰相不是特别看不上我,也不是没有长远的眼光,只是用词特别犀利”的事实, 又看见跃跃欲试、想要上前给自己捏胳膊尽孝心的李馥, 想到上一次李馥“尽孝心”的成果,李隆基赶紧拦住了她, 三言两语就把事情大致说了说。

他当然没有什么都和李馥说, 只是夸了夸轨道在运粮上确实很有用、小七这次也立功了云云。

李馥一听, 就听出她爹言语中好似还有些遗憾。

再一琢磨, 就大致明白了可能让她爹遗憾的问题。

“只是在两京之间运粮啊?看来朝廷也不富裕啊……”李馥随口吐槽, 知道项目卡在钱上, 那就是她没能力解决的事了。

李隆基对女儿的一针见血有些讶异,不过他也不觉得李馥还能在朝廷的根本问题上指手画脚, 所以只是顺口感叹了一句:“对啊, 就连天子也没办法变出钱和粮食来,七娘现在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了吧?”

李馥对时时不忘教育自己的皇帝翻了个白眼,粮食是要遵从自然规律, 不过变出钱来的法子么……她倒还真不是没有。

于是李馥就和她爹说,做生意很赚钱,商人很有钱,如果鼓励他们做生意挣钱,再从中收税的话,朝廷的钱就会越来越多,民间也会越来越富的。

李馥说的不过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道理,但她爹瞪了半天眼珠子,好悬才理解第二个“越来越”是怎么发生的。

“……实在不行,还可以朝廷亲自下场挣钱嘛,国营企业,一开始也是很挣钱的。”李馥补充道。

之后几天,李隆基将自己的朝堂在东都运转起来之后,便和政事堂的两位宰相关起门来开了个小会。宋璟和苏颋两位相公初初履任,还不能很好地领悟陛下的创新精神,于是李隆基就干脆把姚崇这尊大神又请了出来(是的,他老人家也跟来东都了)。

李隆基单独和姚崇谈了自己的商税改革计划,和宋璟他们不同,姚老干部退休之后非常开明,一下就抓住了皇帝想从商人身上创收的中心思想,并向皇帝拍胸脯保证,老夫出马,一定为圣人搞定那两个不开窍的榆木脑袋。

不仅如此,姚崇还在三言两语之间,就将天子的一个模糊的想法,变成了条理分明,实际可行的施政方案。

于是李隆基就更加满意了,当场就让宋璟和苏颋回来,听姚开府给他们讲课。

姚崇自罢相后,身上仍有开府仪同三司的散官,若只是从官秩上论,这比他当宰相时的地位还要尊崇。

宋璟听完,对商税改革确实不像之前一样排斥了。

国朝一直以来都是重农抑商,针对商人们征收的人头税比农民要重得多,且商人之富,举世皆知,可即便如此,朝廷从商人身上得到的赋税也只占全部财政收入的很小一部分。

宋璟没有想过这其中的原因,左右这部分税收对中央财政帮助不大,只不过是重农抑商的国策的体现。

这也难怪,宋璟乍一听皇帝还想将这一部分针对商人的政策废除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反对。

不过再听过姚崇的拆解,宋璟才发现,圣人的意思绝不是要为商人减税,而是要用更细致的税收规定,从商人们做生意的每一个环节上收税,以保证朝廷能得到真正的商税。

商户的人头税是农户的数倍,但他们一旦交过之后,也就不必为所有经商行为付出更多的税费。这看上去是商人承受了更重的税率,但其实,生意越大的商人,在税费上付出的代价反而越微不足道。

这就是朝廷的商税总是聊胜于无的原因,或许,现在的商税不该叫商税,而是叫“商户税”更为贴切。

听到这里,宋璟已经豁然开朗了,他再听姚崇说,朝廷该如何通过在每一笔交易中抽税,以及规范在市场、关津之处的税费的方式,变相地将在人头税上为商人减轻的负担收回来的时候,就已经对这一套设想佩服得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