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女主的矮小黑妹妹(153)

“舍得,怎么舍不得,我还不乐意回家呢。”他们家是典型的农村家庭,日子紧巴巴,还重男轻女。要不是考上市一中雏鹰班,又有初中班主任和乡政府工作人员亲自上门劝说,她现在可能已经被嫁人了。

“我们村有我这么大的,都嫁人生孩子了,我要不读书,十八岁就是妥妥的老姑娘。”

大家怕她难过,纷纷安慰道:“没事没事,以后考去外省就不用想这些烦心事啦。”

这个年纪的她们,总以为远走高飞就能获得自由。

其实,世界上大多数的“樊胜美”都不是没有远走高飞的能力,而是她们那吸血虫一样的原生家庭,不肯放过她们。

据雨桐所知,何秋菊的新生奖学金和第一学年奖学金全都一分不剩拿回家了。她自个儿冬天连秋裤都没一条,手套还是她看不过眼送她的。

每天早上六点二十跑操,她的手总是被冻得屈伸不利,没几天就生冻疮,疼得握不住笔。

心太实,也太傻了。

“唉,首先我得考得上;其次,我得能去上。”

雨桐在她腰上掐了一把,“你都考不上,那别人是不是可以直接退学了?”

“就是,何秋菊你是不是找打呀?”

“再说了,只要考上,你还怕他们不给你上?怕啥,到时候有助学贷款,学费不花他们钱,生活费你能做兼职自个儿挣,上不上由不得他们。”

“什么兼职?”

“就是给小孩当家教啊,学校里帮老师打扫办公室跑跑腿啥的,厉害些可以做课题,假期还能上餐馆里帮人端盘子啊……总能挣够生活费的。”

何秋菊眼睛亮起来,“真的?你听谁说的?”

“同学。”

“什么同学啊?男的女的?”见逼问不出来,索性问蔡星月,“星月肯定知道,她才上高二,哪有就上大学的同学?会不会是……”

大家嘿嘿奸笑。

蔡星月藏不住话,没几下就“招供”了。

当知道她们居然有个同班同学上了科大少年班,所有人都惊呆了。“这,原本以为雨桐就是学霸了,沈浪居然是学神?!”

林雨桐居然替他解释起来,“他也不是什么神不神的,就是动手能力比较强,对物体结构啥的有点天赋。”

大家一听,这语气不对啊,咋还护犊子了?

于是,不用多大会儿,又挖出她宿舍书架下压着好几封华都来的信。这可不得了,跟捅了马蜂窝似的,七嘴八舌“审讯”,到啥程度了,干了啥了,越问越不像话。

林雨桐脸红成猴子屁股,干脆蒙被窝里装睡……当然是躲不过去的。姑娘们把她挖出来,挠胳肢窝,抠脚心,头发尖儿扫鼻子,满清十大酷刑用上。

沈浪啊,是个很好,很值得钦佩的人。

“他怎么好了?口说无凭。”

他勇敢,正直,有担当,够努力,能吃苦,总是能用他聪明的脑袋解决很多难题。

“哟,那他就是千好万好,一个缺点也没有啦?”

林雨桐赶紧否认:“有啊!他花钱特大手大脚,一点儿也不知道精打细算,总爱买些没用玩意儿。”

大家一听,赶紧又逼着她说说,沈浪到底怎么大手大脚了,一时间屋里唧唧喳喳,聊到三点多才睡。

接下来,孩子们又待了一天一夜,10月2号大清早,林大伯……哦不,林爸爸亲自将她们送到车站,顺便把她们爱吃的水果零食都打包一份。

自此,所有人都知道林雨桐家有座花果山。每逢假期,都五六成群上门,既增进了同窗情谊,又打出了白云山和荣安镇的知名度。

到元旦节前后,林家已陆陆续续接待过五六波同学或家长。有的是来过的再来第二次,带着家长来,直接上山摘小番茄,非要给钱。

林大伯一想,城里人不缺吃不缺穿,只不过是图个体验,以后说不定是个不错的商机,遂爽快应下,收他们一块钱一斤。

既然来都来了,人也不在意这几个小钱,掏的也挺爽快。

林大伯想了想,雨桐和舅妈出谋划策,干脆又弄出个“果脯番茄酱体验日”,每周六周日可以带孩子来山上摘水果,摘后可上林家熬制,免费提供柴火和白糖蜂蜜,现摘现熬现吃,是个非常新奇的体验。

同时,知道果脯和番茄酱的制作过程,并亲自参与过后,大家都知道他们的艰辛,更知道零食的纯粹与干净,自然又促进批发。

没几天就能增加个大单。

摘了水果,看到满山遍野散养的土鸡和孔雀,大部分顾客都会买两只,养殖生意也带动不少。

反正所有收益是放一起均分的,两家人也不分你我。

白云山的果子还没结,生意却已开始步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