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女主的矮小黑妹妹(10)

反倒他自己住的是老房子,缝缝补补,拾掇拾掇,每年新增几片瓦,也还是拦不住漏雨的地方。

林雨桐在“还是得挣钱”的觉悟里迅速睡去。

感觉没睡多大会儿,定的闹钟就响了。她恋恋不舍掀开被子,大梅和阳子已经穿戴整齐,在收拾上山的工具。

所谓“工具”,也不过是两个背篓,两把镰刀,三把小锄头。伯娘怕他们饿,给烙了几张鸡蛋饼,罐满一壶热开水,到山上吃正合适。

乔大花也被他们吵醒,一人给他们一盒火柴,“别淋湿了,以防万一用得上”。陈家坪前后左右都是大山,海拔本就在一千五百米左右,山峰垂直高度均在五六百米,待山上不是一般冷。

他们这么大阵仗,林大伯不放心,“要不还是我带你们去吧?”

三个孩子兴奋得直摇头,长这么大不是第一次进山,压根不怕。

“要找不到就快回来,咱们也不图钱不钱的,安全第一。”伯娘把银色的铝皮手电筒递给他们,再三交代阳子看好两个妹妹。

出门,雨还在下,天还黑着,村里的狗听见脚步声,纷纷吠起来,林雨桐却兴奋得小脸通红。上辈子削尖脑袋想进城找父母,大伯家过成什么样压根不关心,更别说帮忙赚钱,现在的她……终于有种“做人”的感觉了。

出了村子,他们从三叔家屋后小路拐上去,顺着泥泞的山路,拽着路边野草,艰难地往上爬。

“等等!”

“妹跌倒啦?我拉你。”大梅叉开两腿,都快劈成大叉了,稀泥特滑。

“那儿,鸡枞。”电筒光下,路边不远处有一窝刚冒土皮的小宝贝。

兄妹三人高兴坏了,“妹这眼睛真亮!”

“妹咋这么厉害?鸡枞就跟长你眼皮子底下似的。”

阳子打着电筒,又在不远处找到小小一窝,虽然才三朵,但特别肥,压秤,怎么说也能有半斤。

有了这个“开门红”,三人别提多兴奋了,顺着山路往上爬得更起劲,一面爬一面找,一面挖,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雨也停了。连续下了快二十天雨的天气终于放晴,太阳悄悄露出脸蛋。

阳子找到块光滑的大石头,铺上塑料雨布让两个妹妹坐,大家就着温开水一人吃了块鸡蛋煎饼,又原地满血复活。

“妹,鸡枞真能拿城里卖?”大梅忍了一路,终于问道。

“能,而且还不便宜。”

“多少钱?”

林雨桐也没卖过,在心里算了一下,按大米六毛一斤算,大概能卖大米的十倍,“六块一斤。”

“这么多?”

林雨桐翘起嘴角,“这算啥多,咱们要能弄市里能卖更多,临市更更多,省会城市更更更多……出省那就得二三十了吧。”前提是运输成本和保鲜成本也不低。

大梅惊掉了下巴,“我的妹啊,你咋这么聪明,啥都知道。”

阳子和雨桐对视一眼,“噗嗤”乐了,异口同声道:“让你不好好读书。”

三人嘻嘻哈哈,直找到太阳当空才下山。

“阳子咋不带她们早点回来,都晒晕了,快来吃饭,你妈给你们下面条。”

谁知仨孩子却摇头,“我们先去卖鸡枞。”拿三块早上烙的饼,再灌一壶开水,背着背篓就出门,一路狂奔。

“这兄妹几个是怎么了,还真以为能卖钱啊?”

大伯娘比较开明,“妈随他们去吧,反正走不丢,卖不掉他们自个儿就回来了。”几乎所有人都是抱着这心态,笃定要让他们撞一回南墙。

路上,雨桐用镰刀割了许多新鲜芋头叶子,又捡了两把淋湿的稻草备用。平时需要两个小时的路程,今天居然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只是时间不早不晚,镇上人还不多。

找到一块宽敞水泥地,在地上铺一块塑料雨布,他们才小心翼翼将鸡枞宝宝们拿出来,依次排开。林雨桐把“开花”的和“骨朵儿”分开,肥的瘦的又分开,平均三四朵作一堆,用芋头叶包住根部,再用稻草捆紧,打个漂亮的结。

碧绿的叶子衬托下,显得特别赏心悦目,像一束束漂亮的花儿。

“哟,这么多鸡枞?怎么卖的呀?”有个穿皮鞋的女人走过来。

大梅眼睛一亮,“六……六块。”会不会太贵了呀,妹妹去过城里,以为啥都跟城里一样贵,报价这么高会不会把客人吓走啊?

女人一愣,“真的六块?你们家大人呢?”语气里是藏不住的兴奋与意外,就差在脸上写“这也太便宜了吧”。

林雨桐眼睛一转,知道报价低了,抢在姐姐之前开口,“对,开花那几朵瘦的卖六块。”

“那其他的呢?”

“其他骨朵儿的按品相,瘦的十块,肥的十二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