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398)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衣领和悠悠买的衬衣一样,也是小圆领,领边嵌了同色的布压成的窄花边,在领角处多了两朵机绣的小花。

整个衣服要是忽略肥大的腰身,倒是还可以。起码给十来年的黑灰色,增加了一抹亮色。

多了简单的三个机绣小花,价格却高出来一倍多,一件的确良的衬衣卖到了12元,还供不应求。原来的碎花的的确良衬衣,一件才5.20元。

姥姥问旁边柜台的营业员:“同志,这衣服有什么好,咋卖这么快啊?”

“您没看到吗,这衣服可是有三处机绣的花,穿上好看极了。过年后这已经是第二批了,每次才进百十件,碰巧了能买上,您这是来巧了,赶紧去排队吧。”营业员看着长长的队伍,对姥姥说。

“这么好卖,咋不多进点?”姥姥接着问她。

她给姥姥解释:“俺们的业务员到处托关系,才要到这点货。听说省里的被服厂连夜加班,也供不上。

这花可是这机绣的,速度太慢。咱这里的被服厂,还没人会用缝纫机绣花。”

悠悠听了营业员的话,仔细一想,还真是这样,现在的机绣,还是人工操作,虽然比手工绣快了好多,整体速度还是慢。

后世的电脑机绣,质量好速度快,有的在整块布上都绣上了图案。

也是巧了,没等姥姥去排队,前面几个工厂的女工,一人买了十几件,绣花的衬衣卖完了。

后面排队的人都有意见,她们大声的抗议:“同志,咋能让她们都买了,一人买两件替换着穿俺信,买十几件是想倒卖吧,你们也不管吗?”

营业员倒是好脾气,给大伙解释道:“她们几个天天轮流着来,车间里的姐妹多,派代表来买的,没有倒卖这一说。”

第307章 鸭蛋

后头的人听了,满脸的失望,唉声叹气的说:“这半天的队又白排了。同志,你们啥时候再进啊?”

“我们还真不知道,你们想要的话,只能多跑几趟,看自己的时运了。”营业员无奈的回答。

看到人们失望的神情,悠悠脑子一热,在自己的商城里,预订了一万件这种衬衫,最后的价格是3.50元一件。

不过,商城里的衬衣,稍微收了些腰身,穿着更好看,颜色也比百货楼里的多,共有十个色系。

姥姥把样品给了李保国,他那个激动:“姐,您要是能拿到这种货,有多少俺要多少,10元一件。”

玉玉不怕冷,穿了一件粉黄的出来显摆:“姑,您这衣服比百货楼里的好看,显腰身,花绣的好,颜色也正道。还是大城市的正牌货,就是比咱这里的强。”

姥姥往屋里推她:“赶紧回屋穿外套去,别冻着了。”悠悠跟在后面笑话她:“姥姥,俺玉玉阿姨,这是要风度不要温度,美丽冻人。”

玉玉咬牙切齿的对着悠悠说:“你给我等着,我穿上衣服再给你算账。”

悠悠故意躲到李保国的身后:“李爷爷,救我啊。”

玉玉气急败坏的对着她翻白眼,姥姥催她:“快去换衣服吧。”

不得不说,现在比起七五年来,人们的生活好多了。虽然还没有放开市场,可是运动不搞了,大家把精力都用到了生产和学习上,产品比原来丰富多了,人们的收入也高了。

各种创新也开始了,绣花的衣服就是一种体现。要是在运动中,哪个厂家敢生产这种衣服,最起码也得是小资情调。

人们的购买力也强了,以前都是抢购食品,很少见抢购衣服的,干部服、列宁装两种款式竟然能卖十几年。大家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李保国原来卖的衬衣,一件衣服赚一元钱。绣花的衬衣价格虽然高,10元到12元之间,一件能赚2元钱,还是比原来的衬衣利润大。再说了,这绣花的衬衣可是抢手货,销量肯定大。

姥姥把1万件绣花衬衣一次就给了李保国,结果没到一个星期,李保国就催货,这次给了他2万件,他接着又预定了2万件。

姥姥带着悠悠在外面住了一个多月,到了农历的三月二十,才回到了家里。这次,一共收了80多万斤的鱼,应该给村里342678元钱。姥姥还是给了村里30万的存折,剩下的是现金。

村里的房台基本上垫好了,以前的20亩房台上,栽种的果树今年全部开了花。大家直呼惊奇,没想到晚春季节还能栽活。

肉联厂的建材全部备好,就等着开工了。这次的物资都是计划内的指标,是公社和村里的干部多方争取的结果。

厂房是县里的建筑工程队承建的,他们的专业技术人员来了好几次,实地考察勘探,作出了完整的施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