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332)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主席去世,大伙化悲痛为力量,抓紧时间干活。这次粉碎“四人帮”,大伙就有些彷徨了,有点不知所从。

人们私下里偷偷的议论:“这是要改朝换代了吧,一朝天子一朝臣,这还不到一个月,就翻天了。”

舅姥爷及时的制止大伙的议论:“咱老百姓别管那么多,安心的干活才是正理,挣到自己手里的钱才是真的。”

大伙听了,都觉得舅姥爷的话有道理,别管外面咋样,咱老百姓的根本就是种地,只有种好了地,才能吃饱穿暖。挣到手里的钱,才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现在村里有了挣钱的门道,咱就得把握住,外面的世道再变,天上也不会掉馅饼,还是好好的干活吧。

收割完簸箕柳,大伙接着收苜蓿草,最后割大堤上的“葛八根”。等一切收割完了,接着去扫大堤下的树叶。

今年大伙明知道饲草充足,还是习惯的去扫树叶,每天早上天不明就起床,绕三华里路去大堤,也不嫌辛苦。

10月23日,是农历的九月初一,姥姥带着悠悠,趁着赶张集,出去了两天。把三处院子的冬桃、冬枣、和石榴都摘了回来。

冬桃甜度极高,桃香浓郁,口感也好,易储存。冬枣品质更好,清脆可口,酸甜适中,就是后世,冬枣也是一百多元一斤。这两个品种,常温下保存二个月没一点问题。

并且购买了好多的蔬菜,这是今年的最后一批陆地蔬菜了,姥姥买了好多,回去放地窖里,起码能吃上一个多月。当然悠悠得用空间里的存货,不断得补充着。

忙忙碌碌的一个月过去,时间就到了10月底。二舅来信催姥姥去部队,伺候二舅妈坐月子。农历的九月初六,大舅爱国送舅姥姥去了部队,走时带着冬枣、冬桃和石榴,加一块有五六十斤,大舅当了搬运工。三舅妈过月子,只好让娘家妈伺候。

第255章 喜得贵子

农历九月十二,三舅妈生了个大胖小子,舅姥爷高兴坏了,起名志新。两家商量好了,在九月十六,给胜男舅妈送“粥米”。

援朝舅舅当了副书记后,公社给他安排了两间主房的家属院。送“粥米”的那天,两家的亲戚把他家的小院挤得满满的,主要是胜男舅妈娘家的亲戚多。

她娘家来了十多家亲戚,每家大人加上孩子,都是七八个人。加上韩屯村的人,有一百多人。

大舅妈忙得团团转,幸亏来时在村里找了几个帮忙的,“小老妈妈”和桂金、婕格的大嫂都跟来了。

来客带的礼物得数清楚,鸡蛋查个,米面上称,红糖计数,礼钱上账,一家家的礼物记在礼单上,交给娘家人核对清楚,再交三舅妈留底保存。

这样做是有说法的,孩子大了聪明识数早。其实,就是为了记清楚,亲戚之间好走动,来往之间有个数。

三舅妈的娘没买东西,拿了三百元钱的礼钱。其他的娘家亲戚,姑姑叔伯和舅妈姨都是一百鸡蛋,六斤糖,十斤米或白面。再远一步的亲戚,都是六十个鸡蛋四斤糖,也是十斤面。

姥姥和大舅妈没带东西,姥姥给了二百元礼钱,大舅妈和妈妈给了一百元。

三舅妈娘家的亲戚看了,小声的议论:“胜男婆家不是农村的吗,这礼钱给的比有工作的都多。”

也有的亲戚说酸话:“还不是看胜男女婿当官了,想买账跟着沾光。”

悠悠听的翻白眼,这都什么人那,能分出里外拐不,俺自家人还用得着买账。

舅姥爷在饭店定了十二桌酒席,每桌十二个菜,饭菜是现在的最高标准。每桌还上了两瓶景芝白干,两盒大金钟烟,烟酒也是最高标准。

这些都不麻烦,舅姥爷掏钱就能办到。麻烦的是煮糖水鸡蛋,来人每人四个剥好的熟鸡蛋,泡在糖水碗里。另外,还得给每家压回去十个染红的熟鸡蛋。

压篮子的熟鸡蛋,大舅妈在韩屯提前煮好了。酒席上的鸡蛋借公社伙房的大锅现煮的,光是剥鸡蛋就得几个人忙活,近四百个鸡蛋剥出来,用了好长时间。

十二桌酒席三舅家摆不开,就借了邻居家的院子,乱哄哄的忙到了下午四点,亲戚才走了。

农历的九月十八,二舅的电报也来了,朝霞舅妈在九月十六生了个闺女,二舅的电报上写的是“喜得贵女”。

姥姥和大舅妈把钱放在一起,舅姥爷又给加了六百元,一共一千元,通过邮局把钱给汇了过去。

九月二十一,姥姥带着悠悠出去了一趟。天气凉了,以后出去就不方便了。娘俩一天跑了三个地方,累得不行。悠悠发誓,以后再也不这样赶了。

这次,一共收了18000快银元,32根金条,3800元的玉器。玉玉要了两万双尼龙袜,王代娣和杨奶奶每人要了一万双,她们三个都要了五百袋头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