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313)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那不是高粱产量高吗,再说了,这地也跟人一样,得轮换着歇,歇地如歇虎,这是千古的老俗理。”

“啥老理啊,老辈子知道有氨水啊,老辈子一亩地打400斤麦子。”

“要说,还是主席他老人家领导的好,咱这是提前进入共产主义。”

“是,过去咱整天喊共产主义好,这不喊着喊着就真的实现了。”

大伙总算给自己的好日子找到了根源,悠悠听得非常的牙疼,这都哪跟哪啊,挨的上吗。

婕格一家最高兴,县里今年奖励的那台新拖拉机,就让他四哥韩志杰开了。韩志杰老实肯干,个子大力气足,平时也不大说话,不过脑子聪明,别看年轻,干什么都能上手。

大家还是比较喜欢他的,平时他跟着大舅帮忙,已经学会了开拖拉机,这次新车来了,大伙一致选他当了拖拉机手。

老首长和舅姥爷、韩德才坐一起,听着大伙的议论,吃着新出锅的炸面块。

他感慨的说:“老韩,俺今后就在这里养老了,来到这里,俺才明白,咱扛枪干革命,图的就是这样的生活。

老韩啊,俺佩服你,及时转战新的战场,在革命建设这个战场上,你取得了新的胜利。”

收了麦子,大伙就忙着种各种夏作物。悠悠明白这是白费力气,不过她可不敢往外说。

就连姥姥,也是半信半疑。不止一次的嘱咐她:“你那里面就能说啥是啥,万一不是了那。你给俺记住了,可千万不能往外说。”

阳历的6月20日,姥姥她俩去城里摘凯达杏,一天跑了三个地方,回到家里才感到特别累。

舅姥姥吃着杏,不住口的夸:“妹妹,你买的东西都这么好吃,一分价钱一分货,没少花钱吧。俺也不说你了,说了你也不听,往后就跟着你享福。”

阳历的6月24日,一夜之间,黄河水就涨了,把苜蓿都淹了,石庙村没有栽簸箕柳,靠近生产堤的地方,还留着一些苜蓿。不过他们村里人还忙着打场,顾不得割苜蓿。

韩屯村的人,看到河水继续上涨,快到村里栽的簸箕柳了。大伙也顾不得种庄稼了,抢着把柳条割了回来,尽管新插的柳条细了些,不过也能用,这可都是钱啊。

大伙割的快,河水涨的也快,村民慌了手脚。十多年了,就没见过黄河发洪峰,特别是在这个季节。

第240章 黄河发洪峰

原先,到了夏季7、8月间,雨水多的时候,河水有时也漫滩,不过从没到过生产堤。

村里的老太太们,趁着夜晚,去河滩烧香祷告,祈求河神保佑这方百姓。

不到两天的时间,河水就漫到了生产堤。洪峰来势凶猛,水流湍急,发出“哇哇”的响声。公社行动起来,组织各村的劳力,帮助河滩里的村庄加固生产堤。

学校本来该开学了,由于抗洪也停了下来。孙校长来了一趟,就又回家了。

县武装部来人,请老首长到县城疗养,并把悠悠爸爸带回去。老首长上了犟劲,说什么也不走:“在危机关头,俺坚决不能当逃兵。”

武装部的同志没办法,只好在大堤上给他准备了两间堤屋。并组织了一批民兵,来帮助韩屯加固生产堤。

在洪峰面前,韩屯村的人们慌了,大家还没从丰收的喜悦中回过神来,就被汹涌而来的洪水冲蒙了,大伙乱作一团,不知道干什么好。

夜里,姥姥搂着悠悠,担忧的说:“悠悠啊,姥姥多希望你这次说错了,没想着还成了真。你还小,不知道水火无情的道理。要不是黄河发大水,姥姥也不会成了孤儿,更不会和你舅姥爷走失。

孩子啊,姥姥心里真的怕啊。咱这才安稳了几年,刚过了一年的好日子,又赶上了黄河发大水。这都是命啊,都说人不跟命挣,可俺真的不甘心啊。”

悠悠嘻嘻一笑:“姥姥,您这瞎猜思啥那,现在能和过去比吗,您老忘了,咱城里可是有三套院子,就是加上舅姥爷家,也住不了的房子。何况咱有的是钱,您不是说这些钱咱几辈子都用不完吗。”

姥姥慢慢的缓过劲来,听悠悠这么一说,也放松了。

“俺咋把这些给忘了,悠悠啊,姥姥打内心里,还是觉得韩屯才是家。城里的那三处院子,姥姥根本就没把它们当成家。在姥姥的心里,那就是个歇脚的地方。孩子啊,咱埋的东西得扒出来,还是放你空间里吧。”

悠悠知道姥姥的心思,她老人家怕的就是,空间万一消失了,这一切就成了空。

“姥姥,这场洪水来得快,退的也急,水退了,咱还在这里住,东西还是埋着吧,水又冲不走。”

“不行,咱还是得挖出来,你没经历过不知道洪水的厉害,咱住在村外,水头万一对准了,别说屋子了,就是这宅基也得冲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