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1067)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村里人看他干活这么猛,也觉得他是受刺激了,平时说话也注意,恐怕惹着他了。不过,看他精神头挺好,还算正常吧。

3月底发工资的时候,韩志雄干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就挣了六十多元钱,到了晚上,他把这些钱,一分不留的都掏给了丽丽。

丽丽只留下三十元钱,其余的都给他装回衣兜里:“韩哥,我留下这些钱养家,剩下的你装着,老爷们腰里没钱可不行。”

韩志雄掏出来二十元又递了过去:“我留十几块钱零花,给孩子捎些零嘴,这二十你拿着,三十块钱过日子可不够。这个月先凑合着,下个月就多了,我能挣一百多。”

“我的哥唉,一个月三十元钱就不少了,城里的工人一个月才挣多少工资,吃喝完三十也剩不下。妹子跟了你,比嫁城里的工人,活的还自在。

韩哥,你就是妹子和三个孩子的恩人。妹子我这辈子和你错过了,下辈子说啥也得和你当夫妻。”

韩志雄把丽丽扑倒炕上:“干妹妹,下辈子不知道在哪呐,咱这辈子就做真夫妻。”

人不要脸了还真是无敌,韩志雄剩下的十几元钱,也没舍得买饭票,吃饭就在家里拿饭票。

对妻子和孩子还是没好气,从不主动说话,孩子们和他说话,高兴了哼一声,不高兴连哼都没有。

她妻子既然死了心,也不再拿热脸贴他的冷屁股,可以说是看都不看他一眼。心情不好,身体尽管恢复的慢,可总算是逐渐好转了,能下床活动了。

公婆看儿媳能出门了,也松了一口气,这一个多月,可把老两口给折腾的够呛。儿子被拘留,儿媳伤得下不来床,不光是担心受怕,还心疼儿子输出去的三万元钱。

韩屯村过的再好,三万元在老人的心目中,可是天大的数目,俩人守着别人不敢说,私下里提起来,心里疼的揪揪的。

为期二个月的戒赌学习班结束后,韩屯村技术学校接着开班,教师先由地区派韩屯村的专家团成员担任。

之所以叫技术学校,是因为所教授的知识,是针对韩屯村的情况专门开设的,班级也是按照工厂的种类设立。

根据韩屯村工厂两班制的特点,技术学校每天的学习时间是六个小时,上午8.30—11.30,下午2.30—5.30。上午和下午的授课内容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每天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晚上7.00—9.00是自习时间,复习白天学过的知识。学员随意,到不到都行,教室里有老师值班,随时辅导学员学习。

韩屯村通过这次招工,工人达到了七百多名,几乎所有的人都报名参加了学习。就连没文化的六十多岁的人,也报名参加了学习班,他们说了,自己虽然没文化,不认识字,就想跟着听老师讲课,能听懂多少算多少。

第836章 新工资

这些年纪大的人,都在农业组干活,听老师讲农业科技知识,接受的也挺快。

韩屯村的工人参加学习方便,外村的工人参加学习也容易,上午班的下午二点下班,二点半开始学习,五点半结束,回家不耽误吃晚饭。

下午班的在家吃过早饭过来,从上午八点半点学习到十一点半,回家吃午饭后还能歇息一会,下午二点才开始上班。

上晚自习的基本上都是韩屯村的人,别的村的工人,只有碰到了不懂的问题,才会骑车过来请教老师。

这么多人参加学习,其中半文盲得有一百多人,他们也就是小学二三年纪的文化程度,认识简单的常用字。

这些人学习是真吃力,记的笔记只有他们自己能看懂,别人看着比天书都难,好多字就用自己创造的符号代替。

不过他们学的都非常认真,上课笔记跟不上,下课也得想法补上。这些人自嘲的说:“咱们还不跟个孩子,这手笨得跟鸡爪子似的,拿笔比拿锤子都难。”

参加学习的不光是男职工,女职工也参加了学习,特别是韩屯村的妇女,把家里的织布机都收拾了起来,有时间就往学习班里跑,比男同志学习都积极。

原来她们织布,挣钱是一方面,打发空闲时间也是一方面。现在村里组织工人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技术,她们认为学本事比挣钱更重要。

女职工学习积极的主要原因,就是她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特别是年龄大的女同志,连半文盲都够不上,还真是大字不识一箩筐。

她们不仅要学习专业技术知识,还得学习相应的文化课,有些不认识的字,得反复的学习记忆。

通过参加学习,她们对孩子也增加了理解,好多妇女都说:“以前总觉得孩子们上学轻松,每天坐在教室里,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就跟着老师学几个字,要是再学不会,准时偷懒耍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