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1018)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老太太想开了,这才跟着闺女家高兴的去聚餐。

村里的大食堂里,桌子已经拼好了,每张桌子上,都摆着八盘水果和零食,方便大伙随意拿取。

夯高兴的打趣:“今天晚餐的第一个八,我提前摆上了,现在就算是开席了。”

男女老少哄笑着,随意拿取自己喜欢的吃食,孩子们抓了零食,就跑出去接着玩。

食堂里面大伙齐动手,妇女则聚在一起包饺子,这是为午夜十二点包的饺子。

今年援朝舅舅回来的早,不到下午五点就回来了。他没回家,直接让司机把车停在了食堂门口,打开后车厢,把带来的海鲜卸到食堂里。

看见他回来,智莉一头扎进他的怀里,搂着爸爸的脖子,欢快的告诉他:“爸爸,我给您留豆馅了,又香又甜,可好吃了。”

援朝舅舅连着举了她几下,高兴的夸奖:“好闺女,真是爸爸的小棉袄。”

志新拽着爸爸的胳膊,期待的问:“爸爸,我和哥哥是啥啊?”

胜男舅妈告诉他们:“你们是妈的大皮袄,防风御寒,特别的暖和。”

志新问她:“妈,您一人穿俩件大皮袄,不嫌热的慌。”

志斌不乐意的说:“就是没小棉袄贴心,重女轻男。”说完扭头找孩子们玩去了。

援朝舅舅回来了,爱国舅舅喊上孩子们,去家里贴春联。全村就自己一家没贴春联了,就等援朝舅舅回家。

贴上春联,悠悠家的代销点就关门了,谁来也不卖东西了。等明天早上放过鞭炮,才开门营业。

晚上六点的时候,村里的晚宴正式开始,夯这次准备的是二八加四个大件的宴席。

援朝舅舅带来了四种海鲜:大虾、海参、带鱼和黄花鱼。大虾都是活对虾,每个都在六寸以上,味道是真鲜,村里人吃的赞不绝口。

孩子们吃了不到半个小时,都跑出去玩了,天黑下来,广场上的音乐喷泉就打开了。今年的春节气温高,零度以上喷泉就能开。

在餐厅里隔着玻璃看的清清楚楚,可孩子们还是跑到近前观看。家长跟在后面紧嘱咐:“别离太近,小心把棉衣溅湿了。”

第797章 音乐喷泉

新石庄的人,来韩屯看音乐喷泉的可不仅是孩子,好多大人也来了。韩屯广场上灯光全部打开了,到处一片通明。

隔着明亮的大玻璃窗,可以清楚的看到餐厅里面情况,新石庄的人羡慕的说:“咱们村啥时候也能像韩屯这样,成立自己的食堂就好了。”

六点半多点,石庙村和新石庄的干部都过来了,这似乎成了惯例,每年的除夕晚上,他们都来韩屯村守夜。

今年卖了塘子坑里的莲藕,石庙村终于都通上了高压电。村里首次有了集体积累,虽然不算多,可明年还有新的希望。

新石庄纺纱厂今年收入三百五十万元,加上养猪场和其他收入,全年收入四百五十多万,村里首次进行分配。

他们也和韩屯一样,留出一半的收入做集体积累,一半用于村民分配。新石庄五百多人,人均四千元,仅此一项,村里半数以上人家,成了双万元户。

他们今天来韩屯,也是有目的的,那就是希望通过悠悠姥姥的震宇公司,新购买一万纱锭的生产设备。

一年半的时间,新石庄村的集体企业,从五千纱锭的规模,扩大到二万纱锭,发展速度令人咋舌。

听了新石庄的计划,韩屯村的人也坐不住了,大伙接着昨天晚上的议题,讨论新一年的发展计划。

舅姥爷把昨天家里孩子做蔬菜面的建议,趁机说了出来。大伙还真没见过孩子们做的彩色的馒头,都让红英回家去拿。

“高高三”喊着:“再拿些绿豆丸子来,我在家没舍得吃,今天过年得吃个过瘾的。”

没用红英舅妈,智慧和悠悠结伴回家,俩人端过来上百个彩色的花馍,加热后一个桌上了一盘,绿豆丸子也是一桌一盘。

村里人看到这些漂亮的馒头,都惊呆了。尤其是妇女们,全都拿着翻来覆去的看,简单的花卷她们看懂了,对着彩色的玫瑰花,都看不明白。

纷纷开口询问:“这花朵是咋做的?跟真的一样。”

舅姥娘拿过来几个饺子皮,给她们做了个示范,两朵小玫瑰花,瞬间成型。

妇女们又有话了:“啊,就这么简单,这可咋想起来的!”

舅姥娘告诉她们:“这是悠悠在书上看到的,几个孩子跟着我置办年货,突然想了起来,真没想到,做出来不仅好看还好吃。吃的时候,又想起来做蔬菜面。”

“小老妈妈”来了精神,她卷袖子进了厨房,不一会的工夫,就把菠菜和胡萝卜鸡蛋面,给擀了出来,切成碎小的面叶,先做出来一锅,每个桌子上了一汤碗,让大伙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