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十年代 考军校(133)

作者: 对你的深情 阅读记录

“那肯定的,咱家不是苛待人的人家。不会遭禁人家姑娘的。”王奶奶肯定的说,说的时候还特意看了刘香荷一眼。

刘香荷没想到张子萱家里会给这么多东西,再一次认识的俩人的差距,一句话也不说了。

王奶奶看刘香荷老实了,继续问孙子,“那子萱在哪里出嫁啊?总不能直接在咱家吧。”

王爱国想了一下,对奶奶说,“在我大伯家出嫁行不?要是可以的话明天我过去说说,明天晚上就在他家睡。”

奶奶一想,村里自己和堂哥家关系最好,而且他家房间也宽裕,在她家出嫁确实最合适,于是一锤定音。“那你明天就带点东西过去说说,然后让小花陪着子萱一起,就当是娘家人。”

第66章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王爱国和张子萱就出发了。

王爱国骑着在大伯家借来的自行车,带着张子萱往镇上去。到镇上的时候正好赶上国营饭店出早餐的时间,“子萱,我带你尝尝我们这边的豆腐脑儿,你们京市都是甜的,今天你尝尝我们这边的咸卤子好不好吃。”

张子萱闻言也不拒绝,俩人一大早出来还没吃早饭,待会还有事要去办,先吃早饭也好。“好啊,那我尝尝。”

到了店里,王爱国给张子萱点了两根油条,一碗豆腐脑。油条非常具有东北的特色,很大,一根油条有半斤重。金黄色的长果子上还有炸鼓的气泡。白玉似的豆腐脑,上面浇些木耳鸡蛋炸的卤子,很好看,也能勾起人的食欲。

王爱国把筷子和小勺递给张子萱,“你吃一下,看看吃不吃得惯。”

张子萱接过来先挖了一小口豆腐脑,放嘴里品了一下,确实和以前吃的的不一样,但是也很好吃,“挺好吃的,你要不要来一口?”

王爱国自己叫的是大米粥和白面馒头,还有咸菜。听张子萱让自己吃,就逗她,“那你喂我吃?”

张子萱白了他一眼,这人,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就没个正形,在外面也不怕被人看见,爱吃不吃。也不再管他,低头吃自己的。

王爱国嘿嘿一笑,拿起自己的馒头大口吃了来。

吃完早饭,民政局正好到了上班时间。俩人带的手续都齐全,而且还是军婚,很快就办完了。

看着手里一张奖状似的结婚证,王爱国都不太敢用劲,怕不小心撕坏了。

张子萱拿过王爱国手里的,“我收着吧。”说完拿出事先准备的小铁盒,把结婚证仔细叠起来,放进盒子里,然后妥帖放进斜挎包。

又在包里拿出事先准备的喜糖,分发给工作人员,“谢谢大家,辛苦了,吃点喜糖沾沾喜气。”

工作人员笑呵呵的接过来,一看糖的包装,发现是他们这里没见过的,一看就是高档货,高兴的把糖收起来,想着晚上回家带给孩子吃。

糖收了,嘴里的好话一连串的往外冒,“祝你们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俩人谢过大家,从民政局出来。王爱国带着张子萱先去警察局,结婚了要通知好哥们王远和宋夏,还得告诉韩局长一声,韩局长不止是好兄弟的父亲,还算是王爱国的师傅,王爱国结婚,自是要告诉一声的。

都通知到了之后,王爱国才带着张子萱去小姑家。路上,王爱国给张子萱讲当初自己在县里的情况,“小姑人很好,小姑的婆婆一家人也都很和善。

当初闹灾荒时候,张奶奶没少让小姑给咱家送粮吃。而且我初中和高中四年,也吃了不少人家的肉,一到休息的时候。小姑就让我去家里解馋。”

张子萱在王爱国的话中听出了对小姑一家的亲近与感激,自然对这门亲戚更重视一些,“小姑家里有几个孩子?咱们上门要带点礼物吧?”

“咱们一会去供销社看看有什么,买点东西带过去。小姑家三个孩子,两个表弟,一个表妹。大表弟都结婚了,今天奶奶就是让他他家的小子带回去,给我压床。”

县城的供销社没有什么好东西,俩人挑挑拣拣,买了两斤糕点、两瓶罐头、二斤红糖、还有两瓶烧酒。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好的上门礼了。

来到张家,家里只有张老太太和重孙在家。在大门口,小孩子在阳光充足的地放玩一辆铁皮小火车,张奶奶在旁边看着。张老太太办了提前退休,就是为了在家里看着重孙,工作让给了孙媳妇。

看到王爱国上门,还带着对象,很高兴。张老太太人好,王爱国在县城念书四年,每次休息都是她主动张罗着让王爱国来家里吃饭,一点都不嫌王爱国吃的多,还让儿媳妇多做一些,就怕王爱国吃不饱。

所以,王爱国真心感激这位老人,每次回来都会上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