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启1991(205)

卫卓挨个打招呼不卑不亢的。但林晰就很紧张了……当着这么多人面带着口罩好像不礼貌,更何况这些还都是教授级别的,可他要是摘了口罩,那齿痕和红印清晰可见,似乎更显荒唐!

卫卓道:“这是我弟弟重感冒,口罩就不摘了,怕传染给大家。”

“恩恩。”

这一场鸿门宴。开局就是这么多重量级的人物,他们也在打量着卫卓。见他一直护着弟弟说话也是条理清晰,对人的态度恰到好处。

王专员见那些教授打量的角度太明目张胆,怕怠慢了贵客道:“卫先生,您还没看过那副画吧,在这里。”

卫卓拉着林晰的手过去看,他的动作大方坦然,加上之前又介绍过弟弟的身份。这些教授们不疑有他,但林晰心里有鬼,很快红霞就布满了脸上,幸亏有口罩挡着,还能给他遮遮羞。

走到画卷面前饶是卫卓这样见多识广的人也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幅画之前看过。虽然画的不错,但纸张经过上千年早就濒临破碎。怕再搁置一段时间都变成风化的残渣。现在修旧如新,完全看不出一点的痕迹,像是一副新作一般。终于可以好好的欣赏这幅画了。

画中的山水非常的震撼,巍峨雄奇,宛若就在眼前一般。旁边的树的枝杈,都画的非常有特点。最牛的是书法,笔走游龙间尽是风流的韵味。卫卓也苦练过字,但他十辈子也写不出这样的字,笔画看似随意潇洒但却有这奇怪的制衡,从山水和题字间似乎能感觉到他的情绪。时隔一千多年,就硬生生的出现在眼前。

旁边的林晰看过去都很激动,他不懂书画。以前也看过印在书上那些名家的画。或者石刻碑文,但远没有亲眼看的震撼。

“好啊……”不光是他的字画精神好,连文艺修复者也是鬼斧神工:“只可惜印章暂缺不全。”

教授们一听眼睛一亮,他们之前讨论过不知卫卓是偶然收来的,还是懂赏画买的,现在一听是后者。

季教授道:“可惜了。这是一副揭画。”画作和题字能透下来,但印章清晰的却只有几枚大印,旁边的小印就不见了只能看见一点红痕。虽然美中不足,但是失传的画作重现天日,对整个收藏界来说也是震天动地的谈资。

文化所的张所长道:“这幅画是由刘教授的学生修复的。但其修复的难度太大了,他也很吃力,这才请来了刘教授!大伙儿过来一看发现是米友仁的真迹。虽然是私人的修复。但守护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我们当即就派出了最好的文物修复师,放下手头原有的工作日以继夜的修复。可以说,我们的专家学者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谢谢刘教授和各位。”

张所长原本就在嘴边的话,可是在口腔里翻转了七八个来回。不好说出口。但他是所长,不好意思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道:“这副是非常好的。而且先存据目前所知只有这一件。您能不能捐献给国家?”

林晰也看向卫卓。卫卓道:“首先非常感谢各位的修复。但是这副也是我目前所有藏品里最好的,很喜欢。”

季教授道:“这幅画经历了这么多年能保存到这样非常不容易。如果只是普通的收藏未必有那么好的保管条件,如果放在文化所里,我们的文物保护连温度和湿度都有严格的控制。您考虑一下。”

张所长一听季教授他们说的不行啊,道:“我们文化所可以申请一笔经费。知道您收藏这幅画也不容易,可以出资购藏。”旁边的几个老教授就生怕他反悔道:“对,所里要是买不起,我们自己凑凑钱买下来捐赠!”

见他们一片拳拳之心,道:“我卫卓很钦佩你们这样的人。”这幅画无价,专家都估不出来价值,卫卓是喜欢这些艺术品,但大部分是为了投资和保值,当着这群诚挚的人面前,谈钱都不好意思,算了,画只有放在正确的人手中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道:“如果你们能满足我一个条件,我愿意无偿捐献。”

在场的老教授一个个喜形于色。所里能申请的经费有限,他们个人有都很清贫,就是掏出全部家底来别人也未必能看的上:“你说,有什么要求。只要不违反原则,我们尽量给你开绿灯。”

卫卓道:“我想要六个北京户口的名额。”像他们这种研究所里,为了留住人才每年都有这种名额,户口东西一直很难弄。将来孩子在这上学也方便。

张所长胖乎乎的脸蛋抽了下道:“你当北京户口是大白菜呀。六个。”因为外地人都想留在北京,对户口调京有非常多道程序还要审批很久。哪儿是那么好弄的,想了想道:“你还是要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