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做贵女做谋士(131)

作者: 纯良小仙 阅读记录

“我们对韩王的了解太浅了,贸然动手可能反对我们自己不利,如今还是先搞清韩王的底牌为上。”

“说说看?”

“是,殿下,按照结果来倒推,如今的形势是,太子被废、秦王被押、成王殿下被禁了足、雍王也惹来一身怀疑,成年皇子中,除韩王外唯一无事的晋王又不为陛下所喜,韩王实在太像是鹬蚌相争中最后得利的那个渔翁??????

只细想之下,废太子与秦王虽已是板上钉钉的无法翻身,可摆在成王与雍王两位殿下面前的,却还远称不上死局。需要蛰伏的时候,先让风头都聚到韩王一个人身上,未必是一件坏事。

韩王在朝中的根基并不深,这一局他能赢,更多是占了敌明我暗这个好处,站在明处被人当靶子的滋味,那些御史言官会教韩王殿下慢慢体验的。

朝局云波诡谲,党派纷争复杂,一切,才刚刚开始???????”

“也是,日子长着呢,还不着急动手,谁能走到最后可不是光看眼前就行的!与其这时候与韩王胡乱纠缠,还不如先处理好兄长的事,免得到时候再叫晋王之流渔翁得利了。只是父皇对崔氏、对世族的心结太大,我们奔波了这么久也没什么好的效果??????”

自元庆帝上位以来,崔氏在朝为官的子弟就开始受到元庆帝的冷落,这一点在崔氏入宫后也无半点变化。

但元庆帝对世族采取的政策,当然不是只一味冷落,而是逐步地分化瓦解。除提拔寒门外,他还会通过扶植一些中等世族并小世族来打压大世族,让它们在内部互相斗争消耗。同时,崔氏的外援及其他一些大世族,也被他以其他方式分化着。

在民生和政冶的平衡之术上,元庆帝还算擅长,但他在军事上却有些力不从心,因为他本身并无军事之才,在这一块儿只是勉强守成罢了。

前段时间,北戎多次出现小股士兵骚扰北境,朝中一度主战派和主和派吵得不可开交。

主战派的主力是程党,他们认为,泱泱中原大国,若不及时表现自己强硬的一面,最后只会被人得寸进尺欺到头上来;主和派的主力则是卢党,他们的论调是,如今只是小范围的摩擦,实在没必要将事情闹大,毕竟战事一起就难说会打到何时,最后经济税赋定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乍一看,确实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元庆帝采用了主和派的法子。

程党的核心人物是内阁次辅程敬礼,卢党则是以内阁首辅卢之孝为首,这二人自入官场以来,大部分时候都是各执一端,偶尔也会有达成一致的时候。

程敬礼是小世族出身,虽也支持削弱门阀世族的政策,但并不如卢之孝那么激进,手段也相对温和许多。

可这样一个人,居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军事狂。他本是进士出身的文臣,乃北方边境大同人氏,但也许正是因亲历过永平三十五年那场战乱的缘故,他自幼便熟读兵书、立志有朝一日能扫平匈寇。

所以,与对旧太子态度模糊的卢之孝不同,起码明面上,他对为人强势的纳兰箴还算认可,倒对成王这样的所谓贤王不感冒。

第73章

崔氏这样的百年世族,背后是何等的盘根错节,只要有心去查,怎么都能揪出点错处来。

成王此次,说到底是被崔氏连累,可未出之事前成王没少借过崔氏的力,这世上从来没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事儿。元庆帝选择在这个时候发作,也无非是不想看成王借着太子被废之机,搅风弄雨四处活动。

成王一堂堂亲王,只是这点罪名还不足以令他被禁一辈子的足,城阳就是太心急,才会明知元庆帝心意还不愿消停。

不过据顾小楼所知,成王本人倒算镇定,急的人一直都是崔贵妃与城阳公主。

她从前对元庆帝并不了解,只知他是一个以仁善著称的好皇帝。

可自杜衡案以来,顾小楼开始渐渐窥探到元庆帝这张仁善面具的帝王之术。他或许温和、但绝不软弱。废太子被立近二十载,一朝事发,他能说废就废,不留半点余情,可见他并非优柔寡断之人。

所以如今,秦王之事也是断的又急又狠,要不是追杀韩王一事是发生在围场上,元庆帝早下旨即可回京、详查秦王了。

说起韩王这件事,据后续查证,当日所有线索都被斩的很干净,韩王的侍卫被发现时已被山林中食肉的动物咬的血肉模糊,连仵作都说不好查。而事后清查人数的时候,也没有发现那支追杀韩王的队伍,这群人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一般。

经过持续半月的连番搜查,最后终于在一处极为偏僻的林口发现条通往外面的密道,想来贼人们就是先从此处潜入,后又自此处潜出,才逃过了提前清场和最后的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