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宠妃之路(重生)(109)

作者: 礼钺 阅读记录

李寔知道以后日子还长,兄妹间有的是叙话的机会,微笑点头,撑着伞走了。

终于安定下来了,李汝宓望着哥哥离去的背影长吁了一口气!

知道未来的一段时间自己会在这里度过,李汝宓的心中一时空空的,她站在门口撑着栏杆抬头看了看天幕,又大致看了眼这方小院子,正在出神,身后的丫鬟轻声唤道:“小姐,热汤水已经备下多时了。”

李汝宓缓缓转过身,向那丫鬟打量一番,“你叫什么名字?”

丫鬟抿嘴笑着说:“奴婢叫小桃。”

李汝宓朝屋子里张望一眼,“我记得刚才还有个丫头,她人呢?”

小桃道:“她叫青梅,去灌汤婆子了。”

李汝宓点点头,随着小桃一起去厢房中沐浴。

李寔虽然到淮南已三月有余,但不管是军务还是政务,都还没有彻底理顺,所以李汝宓到了之后一直到年底,他每日里都忙忙碌碌的,李汝宓便在后宅和陆宛作伴。陆宛怕勾起李汝宓的伤心事,从来没有主动问起过许都的种种,李汝宓也没主动向她提及,俩人不过是聊些食谱和园艺,或者听府里从本地买来的丫鬟婆子们说些淮南的故事,倒也打发了不少时光。

李汝宓自己怀孕的时候七事八事,从来没有静下心给孩子亲手缝制过衣物,后来看着陆宛的肚子一日大似一日,她每天都跟府里一个年长的婆婆一起参详着给孩子做小衣服的事情,陆宛要插手帮忙,她都不许,只让陆宛清清静静养胎,在一旁看着就好。

这一天,府中小童拿来一封书信交到李汝宓的小院,李汝宓正围着火炉在缝一个荷包,当即便放下手中针线打开了信纸。

陆宛在旁边问道:“信是谁写来的?”

小童恭恭敬敬答道:“小人只知道是从齐国送来的,其余一概不知。”

陆宛点点头,寻思大概是秦诺的信,便示意小童先退下。

李汝宓拆开信纸看完后随手把信纸放在膝头,伸手就火烤着。

陆宛见她似乎陷入了沉思,就含笑问道:“是秦诺吧?”

李汝宓慢慢将信纸折好收入信封,“是表哥替杜孺人代笔。”

陆宛微微有些意外,“杜孺人?”

李汝宓点头,“她跟我说了些小长安的现状,说他前段日子病了一场,如今病好了,慢慢又胖了回来。还说殿下最近迷恋一个歌姬。”她说罢微微笑了一下,“挺好的。”

陆宛不知道李汝宓对齐王到底是什么心思,也不敢插言,更不敢多问,想了想只好说:“杜孺人倒是不错。”

李汝宓低头笑了笑,“她还跟我讲了一件好玩的事。”

陆宛好奇道:“什么事?”

李汝宓道:“她说她最近占了小长安不少的便宜,因为殿下让表哥做小长安的老师,但现在小长安还小,还学不着什么,她就先让表哥教她识字了。”

陆宛不觉也笑了,“秦诺只怕很别扭。”

李汝宓微笑道:“应该吧。”

炉子里的炭火烧得很旺,李汝宓拿着火钳拨了拨火,忽然冲旁边的丫头小桃招了招手,“去拿点毛芋头来。”

小桃会意,笑着去了。

陆宛见李汝宓还有心思鼓捣吃的,不觉松了口气,她本来还怕她会因为这封信郁闷的。

第55章

以前在许都的时候李汝宓也去过几次上元灯会,只是现在回忆起来,已几乎没有任何印象,所以丫鬟小桃兴冲冲问她的时候,她想了好久只说:“灯很多,人也很多,总之就是很热闹。”

小桃指着眼前的街道问:“比这里人还要多?”

李汝宓点头微笑说:“是啊。”

淮南城小,连年战事不绝,土地贫瘠,百姓积弱,但这一年一度的上元灯会,官府还是拿出银子在城中西市办了个小小的灯节,临街的几座高楼上设了座位,供地方和军中的长官及家眷看灯休息,李汝宓陪陆宛站在临窗的地方看灯,站了一会儿正要回去坐下,陆宛却向她说:“我看着那个莲花灯很漂亮,又怕小厮们买的俗气,你去给我挑一个回来吧。”

李汝宓本来对楼下的灯市兴趣不大,听陆宛这么说,明知道她是想自己去放松散心,也没推辞,欣然答应下来,带着小桃一起下了楼往街上走去。

前两天刚下过一场雪,路上的残雪被行人踩踏过户,只剩下湿滑的泥水,李汝宓穿过街道,径直走到那小摊前面,摊子上摆着几个莲花灯,还有几个牡丹花灯。

小桃指着其中一个牡丹花灯道:“小姐,这是什么花?芍药吗?”她是淮南本地人,没有去过更远的地方,所以不认得牡丹。

“是牡丹。”李汝宓答,她挪到莲花灯前挑选一番,最后指着其中两盏让店家拿给她,等付了银子,主仆俩人刚转过身要走,李汝宓却蓦然顿住了脚步,旁边的鲤鱼灯后映出一个熟悉的面孔,是阔别已久的卢缺,李汝宓不由多看了两眼,卢缺旁边似乎还跟着个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