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如昔有唐[快穿](137)

怎么说呢,安如昔的出发点虽然是好的,善意的,不过她的护理技能实在太差。武功高有透视眼并不代表她具备疗伤和敷药的技巧。打架出招唯快不破,但是凝在伤口上的裹伤布,直接用蛮力撕开,哪怕撕的再快,也会疼啊。

唐余紧紧抿着嘴唇,任由长公主殿下对自己的身体施为,思量着本来伤口都快长好了,这下恐怕又要再多疼几天了。

安如昔见唐余如此乖巧,心情也不错,一边干活一边聊天道:“其实我觉得你比李沅更有本事,你们应该多交流一些治国方略啊。我很希望西戎能焕然一新,长久与大雍和平相处,一起进步。”

唐余不由得神思恍惚。一方面觉得长公主说的似乎很有道理,一面又不愿承认他真的很想留下来帮李沅。

不是因为当年曾经手下留情,也不是李沅有多么高的才华怎样出色到让他舍不得杀。只单纯为了西戎这些素不相识的百姓能够脱离旧贵族的奴役,获得更多的机会改善生活,他也希望李沅能好好活着,做出一番事业。

唐余从没有告诉过李沅,当时他没杀李沅灭口,只因为李沅手里捧着的书。在南唐的胜山学院,除了科举需读的四书五经,还收藏了有关天文地理、农桑技术、治水灌溉方略等书籍。这是南唐立国百年,由无数前辈以切身经验积累的智慧结晶。这些能够改善民生的技术书籍,在唐余看来更实用。

李沅看的就是一本治水的书。这种书很是小众,几乎已成孤本,少有书商会制版贩售,远在西戎根本不可能有机会见到。便是后来大雍远嫁的嫡公主也无非是带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农和技官,言传身教,能供后人仔细研究学习的理论书籍实在少的可怜。

西戎一个庶出的王子李沅,竟然是为了看这些书,隐姓埋名偷偷潜入南唐,费了那么多精力考入胜山学院,其心可嘉。

那时的李沅,并不精于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也并不懂得玩弄权术,他甚至都不曾有过对西戎王位的觊觎。

唐余却知道,李沅的心在百姓,他一直努力提升见识博览群书,希望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改善民生。然而当李沅发现自己无权无势,对于旧贵族垄断大部分土地和资源的现状毫无能力改变的时候,李沅也曾痛苦挣扎,比被追杀逃亡还要绝望。

唐余这才想着帮帮他,也是某种程度上,满足自己。

唐余一直相信:

这世上,并非人人为了权势而活。

这世上,也有上位者会废寝忘食地钻研,如何在荒漠中引水滴灌,将废土变成良田。

造出可耕作的田地,让百姓保有恒产,安身立命,靠自己的双手解决温饱,他们才能从根本上脱离旧领主的依附关系,一点点从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变成定居,变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留在固定的地方,站住脚,繁衍子孙。

李沅的办法虽然笨,成效也慢,却能治本。

大雍立国之初也是推行了许多新的措施,不光是国策法令,还改良了生产技术,让北方的田地增产。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李沅从大雍看到了希望,也想让西戎变成第二个大雍。

“长公主殿下,如果有一天手握大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句话便能定千万人生死,您会做什么?”唐余忽然问了一句。

安如昔想说,若真有那样一天,她肯定是及时行乐享受生活混吃等死。不过呢,这个时代各种技术太落后,生活并不如现代那么便利。夏天没冰箱冬天没暖气,果蔬种类太少,粮食口感不佳,出门坐的车太颠簸,河道太窄坐船又慢还不是哪里都能到。

所以她不负责任地畅想道:“培养更多像郑丘那样的技术官员,让生活变得更舒适更便利啊。”

唐余掩饰不住眼中惊讶之色。

安如昔还以为对方不能理解自己这种世俗的理想,耐着性子解释道:“举个简单的例子,郑丘会用一种更先进的方法更高效的炼铁,可以用更少的人去出产更多的铁制品。当铁制品不是那么紧俏的只用来造兵器,就有更多的机会改良农具和交通工具。

看看咱们乘坐的车子,我身为大雍公主,出行的车子比圣上的那辆也不差了。可是长途行进仍然很颠簸,木车轴和木轮子用久了总是损坏总要更换。如果换成铁制品,再用橡胶包裹轮胎,加上铁丝做的弹簧减震,这样的车子就会舒适许多。”

唐余好奇道:“什么是橡胶?”

安如昔科普道:“橡胶树是南方的一种会流泪的树,割开树皮时流出的胶乳,经凝固、干燥后能制得一种有弹性的材料。耐油、耐酸、耐碱、耐热、耐寒、耐压、耐磨,总之是很神奇很实用的性能,生产起来也不算困难。这种材料如果大面积种植,普及起来,可以做出许多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