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72)

红柳冷静的道:“后来家父病殁,婢子便进宫了。”

原来依照当时律例,女儿是不能继承家业的。张氏膝下没有子嗣,很快家中财产便被人抢夺一空,而她又早与家中断了联系,孤女寡母的如何过活?更别提说件好亲事。万般无奈之下,张氏只得托人将女儿送进宫门,虽说是伺候人的,好歹能领份差事不至于饿死。

林若秋听罢唏嘘不已,“你们母女也是可怜。”

想想张氏也曾是天真烂漫的怀春少女,唯一的愿景不外乎觅得佳婿,可谁知落得这般惨淡收场,不得不说造化弄人。

红柳却静静说道:“是可怜,但这条路亦是她自己选的,怨天尤人有什么用?既然决定了,便该好好走下去,是她自己误了自己的一生。”

第32章 装病

照红柳来看,张氏本来有很多种途径避免这样的恶果。旁人事不关己无从得知, 她却是日日夜夜都看在眼里, 看着张氏如何一步步变得癫狂, 为着功名利禄无法得到, 她硬生生将自己变成了一个怨妇,终日吵闹不休, 除了恶毒的咒诅再无其他言语, 就连后来流掉的那个孩子又焉知不是作孽的下场——父亲当时早就厌烦了张氏, 处处躲着她, 还在外头包养了一个外室, 岂知张氏得知那外室怀了丈夫的骨肉, 竟气势汹汹带着仆妇找上门去, 硬灌下一剂落胎药弄掉了那孩子, 若非如此,家中也不会连个男丁都没有, 终致地亩田产都被一帮恶亲戚霸占了去, 张氏母女反倒落得流离失所任人宰割。

林若秋敏锐的感知到,红柳在怨恨她的母亲, 尽管在林若秋看来, 这种悲剧并非张氏一人所能造成, 但事实如此,红柳的想法亦是情有可原的。

林若秋沉吟道:“你是希望本宫好好对待陛下, 切勿犯下与你母亲同样的错误?”

红柳很聪明, 不会单纯同她分享家中秘闻, 多半还是借事喻人。林若秋细想想,张氏与自己的确颇有相似之处,都主动选择了一条难为旁人理解的路,不同的是,张氏最初怀着一个少女的痴情,说她不切实际也好、勇敢追梦也罢,她对那个男人的心是真的,只不过生活的重压一次次予她失望,她才会变成这样一个尖酸且糊涂的妇人。

可林若秋不同,她最初只为寻求一份安稳的生活而进宫,并未抱有真心——现在也一样。当然,她亦希望皇帝对自己好一点,再好一点,这当然不公平,可天底下的事哪能做到处处公平呢?她只知道,不会抱有希望,就绝不会失望。

红柳叹道:“可是娘娘,您不付出真心,怎能指望旁人对您倾心相待?何况陛下乃绝顶聪明之人,只瞧他怎么待太后娘娘便知道了。”

这句话恍如醍醐灌顶,林若秋不禁悚然一惊。她大概知道自己错在何处了。

是了,楚镇可不是傻子,不会被一个女人的虚情假意所迷惑。一直以来,她始终抱着游戏人生的态度,对什么事都不肯认真,又怎能寄望于别人对她真心实意?她自以为能骗过皇帝,也许在皇帝眼中,她才是那个自作聪明的人。

林若秋感到丢脸极了,也许她这半年来的举动在楚镇看来就如小丑一般呢?只是觉得这小丑有点意思,楚镇反而勾起兴致,乐意看她旁若无人的耍猴戏。而她还以为自己魅力过甚能将这位仁君给迷住。

再没有比这个更羞耻的了。

林若秋觉得自己该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务必得虚心讨教。她蓦地想起一事,陡然问道:“你娘如今怎样过活?”

亲族欺凌,唯一的女儿也已进宫,想必张氏的日子也很不好过吧。

红柳抿唇道:“婢子每月攒下例银,大半都会托人运出宫去,想来勉强足够支撑。”

无论嘴上如何埋怨,她始终是一个很有孝心的女孩子,毕竟这世上与她相依为命的唯有张氏一人。

林若秋当机立断,“以后你娘衣食所需本宫会按时派人送去,你那份最好自己留着。”她打量着红柳清新秀丽的面容,轻声叹道:“女孩子大了总要嫁人的,怎可不为自己留些嫁妆。”

红柳没有推辞,只跪在地上平静磕了个头,“谢娘娘。”

林若秋并不觉得这丫头失礼,反而更欣赏她了。她喜欢诚实不掺假的人,若红柳在她面前还要装模作样地演戏,那林若秋反会认为此人虚伪。

不过红柳目光流露出的决心已证明一切。由此林若秋领会到,其实主仆相处也是一样的道理,若她不肯信任自己的下属,下属们又怎会对她忠心?想必经此一事,红柳待她会更尽心竭力——说不定连今次的谈话也是红柳预谋在先,但,这没什么不好,既聪明又孝顺的女孩子,谁会不乐意成全其心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