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470)

=

林若秋抽空和皇帝说了邺王府那两兄弟的事,但却没说是怎么处置的,就算差点闹出人命,那也是他们自己府里的丑闻,旁人犯不着干涉。

皇帝听罢眉头却皱得老高,“楚萱真是楚兰推下去的?”

林若秋轻轻给他按捏骨骼分明的肩膀,“说是无意,可实情谁能知晓?那孩子本就鬼心眼多得很。”

楚镇声音冰冷,“有意也好,无意也罢,朕可不放心再让阿瑛跟他们待在一处。”

他平生最恨兄弟阋墙,尤其在经历了齐王谋反案后,对几个孩子更是注重培养。无论今后要拣择他们之中的哪一个为继承人,皇帝决不许出现自相残杀之举,这也是他迟迟未肯立太子的缘由——才干或许天生,可心胸却能慢慢培养,他要的是名臣仁君,若一家子自杀自灭起来,那大周败落或许也就不远了。

皇帝很快下了决议,“朕的弟弟既然不懂得爱惜羽毛,那朕也用不着顾惜他的颜面,明日起,就从亲王贬成郡王,亦不必留在京中了,接旨之后就回封地去罢。”

第213章 为谁好

林若秋想了想, 这样做倒是最好的,楚兰虽然有害人的嫌疑,可楚萱经历这场落水却不知会落下什么病根,邺王府那两口子自私惯了,万一自欺欺人,还想着立楚兰这个健全的为世子, 可楚瑛日后难免会与这位堂兄弟打交道——近墨者黑,林若秋看着也不放心。

还是趁早贬了好, 能贬一次,就能贬第二次,邺王夫妇担心爵位不继,自然不敢再张狂,凡事都得乖乖听从皇帝意思, 至于楚兰么……想必这对爹妈不会敢偏袒他了。

楚镇拉着林若秋的手, 温声道:“今日之事辛苦你了。”

想必他已听说太医院中那场“壮举”。

林若秋掩口浅笑,“是胡卓到您跟前去嚼舌根的?他可真是半点机会都不愿错过。”

楚镇笑道:“他也算倒霉透顶了,”一面拿手比划, “脸上留下这么两道老长的血印子, 还没娶亲呢,被人瞧见该怎么想?”

林若秋瞪着他,“合着娶了亲的都是叫自家母老虎给挠的?”

她可从没凶悍过,别说是挠脸了, 她连皇帝一根头发丝都没动过呢, 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林若秋背转身去不理他。

楚镇只好将她的身子扳回来, 又抚着她光润白皙的手指头,轻轻叹道:“朕知道你到昭阳殿去过,也为此而不快,不如这样,朕让李氏亦入寺中侍奉太后,你觉得如何?”

林若秋干笑两声,“算了,臣妾没那么小心眼。”

说起来又不是为了争宠,而是为了争孩子,白白叫人笑话,难道她一个亲生的还争不过外人?

回头阿瑛若是问起,她该如何作答?万一那些乱嚼舌根的说李蔷是被她逼走的,她更里外不是人。

为今之计,她只能按兵不动。

楚镇摩挲着她的手腕,柔声道:“血浓于水,阿瑛心里肯定还是认定你的。”

林若秋回应他的是一记眼刀。

其实此事原本没什么,倘若李蔷足够冷静而清晰,林若秋会很乐意让楚瑛跟她亲近,只当孩子多了个干妈,就好像安然跟景婳那样;可李蔷如今分明走进了一条死胡同里,她心心念念想将楚瑛推上储君之位,殊不知这样只会令他离那个位子越来越远——皇帝可不是傻子,尤其在面对宫中斗争时,尤其理智得可怕。

他不会容忍有人拿他的孩子来做博弈,哪怕是出于好意,也不行。

林若秋觉得有必要派人留意一下昭阳殿的动静——看李蔷的模样,简直走火入魔了。

邺王夫妇俩得知自己被贬谪的消息,没敢闹腾,而是乖乖接旨,许是这些年渐渐试探出皇帝的底线,知道对方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生怕惹恼了皇帝连个郡王也做不成,因此待楚萱差不多清醒之后,一家四口便飞也似的坐上马车离开京城,恨不得再也不回来。

学堂里少了两个读书的学子,并未造成轩然大浪,倒是楚瑛脸上偶尔流露出些落寞,似乎仍是不舍:到底是一同玩过耍的,小孩子的感情,比起大人更纯粹而难以忘怀。

许是慢慢认识了新的朋友,又或许是林若秋告诫他的那番话起了作用,楚瑛伤感了半个月就不再伤感了,而是认真投入学习之中:他是不够聪慧,可世间并非人人都要聪慧,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

林若秋看在眼里,稍感欣慰。加之楚瑛这段时日与她相处得很好,母子俩的感情仿佛无意间深厚许多——也可能是因他最近少往昭阳殿去的缘故。

林若秋有些奇怪,“德妃最近在忙些什么?”

往常不是送东西,就是送吃食,仿佛一日不见就如隔三秋似的,近来这种疏离貌似不像她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