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382)

黄松年只能凭着一点模糊的印象作答,“郁太妃娘娘的性子是极好的,虽无儿无女,可陛下对其却十分敬重。”

林若秋蹙起眉头,又是这个形容词,敬重,先帝爷为何要敬重一个婢女?且听上去终究带了点距离感,似乎郁太妃地位超然,可先帝并不十分宠她,既如此,又何必抬举她为妃位,这不是打昭宪皇后的脸么?昭宪皇后那样得宠,按说不需要一个婢女来帮自己固宠的。

林若秋思量不出所以然,只觉得当年那段往事扑朔迷离,宫中人对昭宪皇后的讳莫如深,倒为这位无与伦比的佳人罩上了一层迷雾,叫人越发看不清楚。魏太后至今仍对昭宪皇后耿耿于心,昭宪的侍女又在宫中兴风作浪,她真的如传闻里那般温顺宁和不问世事么?林若秋觉得传言恐怕得打个折扣。

回过神来,黄松年的两条腿已在打颤了,他这样年迈的人,自然禁不起久站,林若秋只好先叫他回去休息,至于郁太妃的事,只好等郁太妃康复之后再来追究——可她担心这位娘娘会无限期的拖延下去,那她也没法子了。

况且,比起钱太妃被人谋害这个理由,楚镇或许更愿意她是自然死亡。这等宫闱丑闻是不该叫外臣知晓的,最好的法子是按下去,免得朝野动荡,若是齐王得知这般,更得生出风波来——皇帝只希望他奔丧之后速速回去,并不愿他在京中久留,否则要承担的风险就太大了。

第170章 万寿节

红柳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喘地听了半日, 如今亦没个主意,只得问林若秋的意思,“娘娘打算怎么办?”

林若秋叹道:“还能怎么办,先发丧再说吧。”

如今虽已入秋, 可暑气尚未完全消退, 钱太妃若停灵太久,怕是尸身都得发烂发臭, 那就太不体面了。

她思量了片刻,吩咐红柳道:“去把甘露殿那位请来吧。”

谢婉玉是冤枉,可林若秋不能不给她一个惩戒,以此平息宫中流言。谁叫钱太妃是在她治下出的事?总得有人担起责任来, 也是给齐王一个交代。

等谢婉玉过来之后,林若秋便向她道:“妹妹这几个月想必累坏了, 不妨在宫中静养些时, 等身子好转些再出来吧。”

她尽量将语气放委婉一些, 免得引起误会,但谢婉玉比她预期中还要通情达理,只平静的福了福身,“臣妾遵命。”

便躬身退下。

林若秋只觉头痛不已, 不管此事罪魁是谁,但看来郁太妃最初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经了这一出,谢婉玉必然会对她产生嫌隙, 等钱太妃的事了结之后, 林若秋又得打起精神应付谢氏。

看来她今后的日子注定是轻松不了了。

=

回到甘露殿中, 谢婉玉只觉浑身的气力都耗尽了,疲惫不堪的瘫倒在贵妃椅上。她何尝不知道外头的流言,自从钱太妃离世后,矛头便无端指向了甘露殿,都说是她苛待西苑那伙人,连太医都不许问,否则钱太妃好好的怎么会暴毙?

可她发誓自己绝不知情,钱太妃跟她又没仇,她犯不着逞一时之快断送掉一条性命,再说,她也想不到钱太妃缠绵病榻都不肯去看太医,这人是疯了吗?

如今倒好,人人对着钱太妃都会假惺惺掉几滴眼泪,她却成了众矢之的,受尽冷眼。

“到底是谁在害本宫?”谢婉玉喃喃道。

她蓦地望向身侧杵着的侍女,“你今日似乎格外沉默。”

明芳一个激灵,见谢婉玉仿佛疑心到自己身上,恨不得生出一千张嘴说自己没去过西苑——如今那些人眼里,她仿佛成了贵妃娘娘的帮凶,或者说正是贵妃娘娘授意她害死钱太妃的。天晓得,她就是到景福宫跟郁太妃说几句话而已啊,钱太妃死不死管她什么事?

可到了这关口,明芳自然不敢火上添油,愈发得将自己与郁太妃的来往瞒得死死的,若被人知晓,她就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为今之计,只有将贵妃娘娘的思路往别处引,明芳试探着道:“会不会是皇后下的手?”

“皇后?”谢婉玉挑了挑眉。

“是呀,您想想,此番之事谁得利最大,钱太妃病殁,便是给西苑那帮子人提了个醒,往后谁还敢给皇后找不痛快?且钱太妃生病那段日子,皇后娘娘就在宫外,自然是她沾不上干系的,这不就撇得干干净净的么?”明芳愈说愈顺畅,“依奴婢看,这些脏水指不定就是皇后泼给咱们的呢,如今又假惺惺来做好人,结果还不是收了您协理六宫之权?如今想来,皇后也算得会装的了,当初封后的时候还说六宫事务全交由您搭理,她自己全然不计较,这下可好,名声也得了,权柄也被她收回去了,难怪太后娘娘都栽在她头上,这才叫真真厉害的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