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219)

川儿正想安慰她国色天香,穿什么衣裳都一样,谁知赵贤妃却自顾自地先怯了,“不然,那日本宫还是称病好了。”

川儿:……

他看这位主子也挺不争气的。

侍女从窗棂看到那一行人遥遥离去,方才落下竹帘,返身朝室中一名女子叹道:“前日披香殿中那叫川儿的小太监来寻过奴婢,说想求见娘娘,奴婢没答应他。”

女子身量消瘦,神情冷淡,“自然不该答应。”

就知道她会如此说,可侍女想起来却难免有些不平,忍不住向她道:“恕奴婢直言,娘娘您可不能掉以轻心,陛下今日将那林氏立为淑妃,明日或许就该立她为皇后了,娘娘您该如何自处呢?”

本朝虽没定下无子而废后的规矩,可规矩都是人说了算,万一皇帝心血来潮非要来这么一出呢,只怕文武群臣都未必拦得住他。

宋皇后仍是木然,“如此更好。”

说罢便命人打水净手,焚香祷告之后,方才到神龛前默默念诵起来,那灵牌上的字样十分触目。

侍女一时也不敢打扰,只候她念完一段往生咒,方才斗胆问道:“恕婢子直言,娘娘您是在怨恨陛下么?”

打从进宫之后,小姐便彻底的封闭了自身,亦不与外界往来,仿佛谁都走不进那道槛——为何自苦至此?

宋皇后倏然一笑,轻轻摇头道:“自然不是。”

她跟皇帝,是被圣旨框住的两个人,她连先帝都不怨恨,怎么会怨恨当今陛下?只怨命里坎坷,当初若非她因家族答应这桩亲事,李清也不会随家眷去往关外,落到如今魂归异乡的下场。

阿清,若你泉下有知,请早日携我归去。宋皇后默默阖上双目,这些年她仅剩这么点念想了,此生无缘,惟愿来生能得重逢。不求相知,但求相遇。

她将一柱清香插在祭坛中,正要命人开窗通风,好令气味散去。忽见一个颇有年纪的宫婢匆匆忙忙进来,经过八仙桌时,还被桌腿绊了一跤,上头的供品险些跌落。

宋皇后皱眉道:“何事如此惊惶?”

这宫婢还是她从家中带来的,原本颇为稳重,今日却难得冒失。

那人急忙磕了个头,方才磕磕绊绊道:“回、回来了,娘娘,他回来了!”

宋皇后听得云里雾里,“谁?”

她忽觉心头跳动得飞快。

第89章 旧情

林若秋还是从安然嘴里得知李家人回京的消息, 其时距离忠勇侯府重启门庭已有两三日了。不过她对京中政事本就留心得少, 加之这段日子几乎一心扑在两个孩子身上, 哪怕谢贵妃赵贤妃等人偶有谈起, 她也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林若秋有时候也嫌弃自己太佛了, 可是人生苦短, 若事事操心,又怎么应付得过来?

安然说起时亦唏嘘不已, “这都快七八年了, 原以为李家人都葬身在北狄那群蛮子手中,谁成想会有回来的那日。”

她父亲在吏部任职,对于京中人员调动自有一本账, 自然知道得多些。要说这李家也算得传奇, 祖上是辅佐高祖平天下的大功臣, 亦称得上世代列候、钟鸣鼎食之家, 这一任的家主亦秉承其父遗志镇守边关, 颇得嘉许。谁知就在先帝晚年与北狄的一场交战中,忠勇侯因负伤不敌, 阖族俱被那群北狄蛮兵俘获,先帝爷原本愿以重金相赎,谁知北狄人念在忠勇侯屡建战功,早就恨毒了此人, 执意不许。

后来两边干戈虽已平息, 可忠勇侯一家却回不来了。数年之前更是传来消息, 道李氏族中老小已被北狄折磨致死, 京中哀恸不已,只得草草在李家的坟茔上建下衣冠冢,聊作慰藉。

如今能从北狄人手中逃回,简直是上苍庇佑。

林若秋并不意外,曾经的战神之家,哪那么容易说打垮便打垮,百足之虫还死而不僵呢。

安然叹道:“可惜忠勇侯老夫妇已经亡故,下剩的唯有三子一女,却又年轻恐难支撑门庭,到底不比从前了。”

林若秋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慢慢休养生息,总能好起来的。”

安然道:“其实当初李家二公子不跟着前去多好,有个人在京里,多少能攒些家底,也好彼此照应。”

她忽的神神秘秘凑近,“听说这李清公子与皇后娘娘从前原是青梅竹马,因先帝一道圣旨将宋家女赐婚给咱们陛下,这二公子才忿然离京去往边关,否则李家也不至于一败涂地。”

林若秋唬了一跳,忙去捂她的嘴,“瞎说什么,这种话也是能乱议论的?”

安然无辜的摊开两手,“我也是听别人说起,究竟不知真假。”

毕竟事情都过去那么多年了,宋皇后进宫以来一直本本分分,而李二公子则生死未卜,纵然两人从前真有那么点情谊,如今也都荡然无存了吧。